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9:22: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文献综述
一、前言
现代羽毛球的发展最早起源于英国,1992年起,羽毛球被列入奥运会竞技项目中。依据田麦久先生的项群理论分类,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我国历来在隔网对抗的球类项目中都较为优势,但羽毛球项目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60年代的无冕之王;80年代的巅峰;90年代逐步下滑;2006年重回巅峰;至今平稳发展”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发展,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也在发展。因此,笔者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法总结出我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功经历四个时期,分别是探索期、发展期、磨合期、平稳期。 二、探索期(90年初至1999年)
90年代以来,我国的羽毛球发展逐步下滑,1992年奥运会仅获一枚银牌,1994年亚运会金牌、银牌为零。而欧洲各国的羽毛球水
1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平纷纷崛起,逐步呈现垄断趋势。在此阶段,我国体育总局开始逐步关注羽毛球的各项发展,鼓励研究者研究羽毛球发展。在此背景下,羽毛球运动开始了逐步发展。直到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邁出了打翻身仗的第一步。该时期的特点:1、观念上对一般训练不重视。主要体现在方法上和运动量搭配上的不合理与不科学。杨代明教授在对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调查中发现:“1999年以前,羽毛的体能训练手段大多数来自田径运动的训练手段,未能与羽毛球专项紧密结合,基础体能往往与专项体能相脱节,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不佳和较高的伤病率。”当时我国羽毛球技术并无落伍,只是在训练手法和策略上不合理与不科学。其次,训练方法上有“极化”现象,缺乏逐级专项化的体能训练手段。“极化”现象是指在体能训练当中,要么用非常一般的身体训练手段,如田径场上冲跑、长跑或力量房内的杠铃蹲起等,要么用非常专项化的训练手段,如专项步法、战术比赛等,缺乏逐级专项化的中间过渡手段,因而未能很好地发挥体能的迁移作用。2、单纯的重视下肢的
2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发展,忽略体能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速度和灵敏相结合的运动,在基本功中最为重要是步伐。在分期训练理论与当时的观念的影响,下肢力量的重要性成为了当时训练的重中之重,而忽略了全面体能发展对技术的作用。 三、发展期(1999年至2003年)
1994年的亚运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鼓励羽毛球教练大胆创新训练;鼓励相关研究学者大胆研究。在这举国之力的势头下,羽毛球的发展开始有所起色,尤其体现在1995年,中国队首次夺得苏迪曼杯。在此期间,羽毛球的体能训练也开始了突破性的发展与创新,尤其体现在1999年的训练观念转变。单纯的重视专项体能,使得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节的观念发生质的改变,教练组开始重视了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特征、运动员的能量代谢以及步伐和基本技术所带动的肌肉群等与日常体能训练的关系。该时期的特点有:1、以羽毛球比赛的时间结构为基础,结合体能训练;2、羽毛球比赛能量代谢研究深入,为羽毛球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3,一般训练和专项训
3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