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4安塞腰鼓|苏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37: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通过描写气势恢宏的安塞腰鼓,积极赞颂了安塞腰鼓所显示的力量之美,让人感悟到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壮阔、豪放的气概和精神,催人奋进,给人以震撼和鼓舞。针对教材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指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及短句描写场面的方法。

2、把“读”的训练作为重点,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视频和声音,通过“读”来体会安塞腰鼓激昂的气势,雄壮的场面,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从而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3、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重点、难点

反复诵读课文,注意句与句、短语段之间的联系,读出文章的气势;通过视觉材料,展开想象,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三、教法学法设计:

1、教法: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写安排在第二课时)通过读(配乐范读、有感情的朗读)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四、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准备U盘。 五、课型:授新 六、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天津位于九河下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天津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哪位同学知道咱们天津有哪些民间艺术?(泥人张、相声、快板、杨柳青年画、风筝、戏曲等)。同学们看老师有一幅图片,这是什么?(腰鼓)谁来说说有关腰鼓的知识?(生积极发言)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多媒体播放图片视频介绍安塞腰鼓)

看了以上这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有力、激越、火热、震撼……等词语)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土高原,走近刘成章诗一般的散文《安塞腰鼓》。

(多媒体投影:课题、作者) 2.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课前预习了课文,下面快速读课文,梳理自己学到的知识,完成老师的问题。(多媒体出示问题)

①.读准字音 理解词义 亢奋(kàng fèn) :极度兴奋。 晦暗(huì àn) :昏暗。

羁绊(jī bàn):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 冗杂(rǒng zá):繁杂。

蓦然(mò rán):突然,猛然。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声音突然中止。

②.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哪些内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明确:课文按腰鼓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部分。1—4自然段写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雄厚的力量。5—27自然段写腰鼓表演时的欢快、火爆、热烈的场面。28—30自然段写腰鼓表演结束后寂静的环境。

(2)看视频,听朗诵,感知课文

同学们本文描写了安塞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场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