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对北宋词坛贡献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19:00: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是艺术上有新的进展。 慢词与小令有所不同, 慢词一般都是长调,

它的旋律与节奏比小令复杂。

《雨霖铃》、《望海潮》等词作运用铺叙和点染手法,体现了柳永在作词艺术上的新拓展。 与之相配合的歌词,字数也增多, 句式长短跟节拍相吻合, 01:30

因此使句子更加多少不等、长短不整齐了。 慢词更适宜于描绘生活场景, 适宜于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从而为词人提供了

发挥文字才能的广阔天地。 柳永善于向民间汲取营养, 02:00

学习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 把慢词的层次结构组织得井井有条。

同时他还善于把抒情、叙事、写景融合成一体。 简单地说,

柳永慢词艺术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铺叙展衍。 上面引到的诸多慢词,

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个特点。

我们再通过《雨霖铃》来说明问题,《雨霖铃》说: 02:30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北宋·柳永《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北宋·柳永《雨霖铃》 03:00

柳永在这里选择的是一个送别的场面, 反复铺叙,描写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 寄寓了失去知音、远离京师, 奔赴他乡的一种内心的抑郁不平。

与铺叙手法相联系的另一个艺术手段是“点染”。 所谓“点染”,很像是议论文中的总说和分说。 03:30

点,就是总说;染,就是分说。 例如《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北宋·柳永《雨霖铃》

上片说

三个字就是点,是很抽象的。 “去去”的情景到底怎么样呢? 下面用了

三重景物来加以发挥铺叙,来加以渲染,

衬托出“去去”的水远山遥与离情的深沉浓重。 这就是染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北宋·柳永《雨霖铃》 04:00

再比如说下片 这两句是“点”,概括出伤秋的意思, 点明伤别的时间、季节、气氛。 下面,“今宵”三句就是“染”, 作者用“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么一组景物非常具体形象地 构成了一个幽美而凄清的意境, 借以烘托伤秋伤别的情怀。 04:30

当然,在柳永词中,

其他的词的铺叙、点染,也写得非常好。 以《望海潮》为例,词的上片: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北宋·柳永《望海潮》 开端说

三句就写得非常地抽象集中,是点。 下面的九句是针对这三句来的。 比如说

就是写“三吴都会”的具体的情景; 05:00

是对“东南形胜”一句的渲染; 这是“钱塘自古繁华”的具体写照。 这是柳永词在艺术上的拓展,

主要是慢词他用了铺叙和点染的手法。

05:30

柳永词大胆吸收和使用口语、俗语,语言浅近而通俗,颇带市井文化情趣。 第四,柳永的词在语言上有新的变化。 慢词的出现, 使词在语言方面

跟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了明显的差别。 在小令占主导地位的唐代和北宋初年,

词人们吸收了律诗和绝句的某些手法, 06:00

并运用律诗和绝句的平仄 以及押韵的规律来填词,

所以,当时的令词在形式和语言风格上 差别并不太大。

慢词不仅和律诗、绝句

在语言、句式与音韵上有了明显的不同, 慢词和小令之间在语言上 也有了显著的差异。 这就使歌词的曲调

在声情上结合得更加紧密完美。 06:30

柳永在这方面也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

他在语言和音韵方面适应了歌曲发展的需要, 因而大大地促进了慢词的推广和流行。 柳永词语言上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吸收和使用民间语言这一点上。 他能根据词调声情的要求和内容的需要, 07:00

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如前面所引的《定风波》,

就是以妓女的口吻写成的恋情词, 语言自然要符合

这位主人公的身份与要求。 所以,全篇的用语都非常通俗, 没有书卷气和学究气。 其中“芳心是事可可”、“终日厌厌倦梳裹”、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等等, 07:30

不仅通俗浅近,接近口语,有鲜明的个性, 而且很符合人物的口吻、性格与心理特征。 词中的人物,

也因为有这样的语言而显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又如《击梧桐》说:

近日书来,寒暄而已,苦没忉忉言语。

——北宋·柳永《击梧桐》 是最平常的叙述,却蕴涵着深情。 08:00 《鹤冲天》“黄金榜上” 也采用了浅近通俗的语言。 这些都接近敦煌民间词的特点。 柳永即使填写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