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8 12:15: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作者:胡 宁 杨 洋 陆 勤 彭远方 来源:《职教论坛》2010年第03期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办学历史、办学条件和专业定位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在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以面向岗位群职业能力结构,优化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想,并探讨了基于这种思想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胡宁(1959-),男,浙江宁波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汽车动力学、汽车运用技术、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0)03-0049-04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历了十几年发展以后,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何根据自身的办学实力和优势,将职业教育内涵融入国家和地区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之中,依托行业凸现办学特色,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回答的关键问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方式,关系到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反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可以发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正在从传统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艰难地分离出来,一种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具有明确职业取向,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各种职业教学理念的撞击下所引发的多种教学模式探索。以及各院校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清晰地表明,这种探索过程既充满活力,也充满艰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更多地理性思考与分析,惟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内在的本质规律,从而更好地让高等职业教育为受教育者的职业生涯服务。

一、专业课程体系的作用和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指在一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选择和组织串联各种课程的过程。其所形成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能够展示人才培养的理念和导向。另一方面它体现了人才培养整体性功能。它既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特质和改革方向,也是专业特色的表现载体,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很大程度上它还决定了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它构成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进入实用化设计的首要课题。 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注重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即:确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培养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培养能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适应行业岗位群要求为具体目标,不仅要满足当时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要,还要兼顾学习者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

解决好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如:既要符合学校组织教学的规律,又要适应企业偏爱“顶岗”的用人特点:既要适应学校自身教学装备能力,又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生产实际环境氛围:既要满足企业“上手快”的用人标准,又要兼顾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等职业院校类型的影响

从学校办学渊源上看,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在实训教学方面它们一般具有较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也具有较好的实习实训装备,但普遍缺乏较高理论素养教师,尽管通过引进可以使得教师的学历结构迅速提高,但多数在学科型环境中培养起来的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企业实践经历,与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要求的差距一时难以弥补:第二类则由普通本科大学派生而来,它们大多拥有较强的理论教学队伍。但传统的学科型办学色彩浓厚,实训装备不足,且缺少具有丰富实践能力和教学经验的培训教师。上述教学条件上的差异便难免在各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中留下自己特有的烙印,出现了强调动手能力的技工型人才培养方式和附加了一定实训内容的压缩本科培养方式。前者在具有明确岗位目标的前提下,片面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在满足企业在操作岗位上“好用”要求的前提下。丧失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岗位应变能力的下降,使这类学生在变换岗位时,往往无所适从。后者则往往因限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职业教学效率。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弱,综合运用技术能力差,难以得到用人单位的首肯。 (二)办学环境差异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特征,使得学校教育内容与区域经济发达程度紧密相连,形成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类型的多样性: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特点,使得职业能力的训练必须与学校装备能力和师资结构相适应。这些办学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各个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自身所处地域,研究自身办学优势,制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专业定位的影响

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革新创造能力为主旨,为此,学生必须具备实用的知识结构、适当的动手能力以及将两者结合的综合运用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具备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生产知识,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相当的管理与社交能力,从而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工艺型与操作型复合的综合技术应用型人才。

世界各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定位不尽相同,有以培养适合现代技术发展需要的操作型人才为定位目标的,也有以培养适合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目标的,还有以培养适合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定位目标的。事实上,不同的专业定位,对人才操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要求不尽相同。单从操作技能要求层面考虑,上述培养目标的差异意味着能力要求可以逐渐降低,而从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层面上看,其要求却是越来越高的。这种差异要求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人才定位,采取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加以培养。

观察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存在着定位目标不清晰的影子,表现出课程设置存在的盲目性。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出现伊始,便处在普通高等(本科)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夹缝中寻求定位,也就是培养高等工程人才的学科型教育和培养一般技术操作型工人之间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种定位的不清晰,在普通高校扩招,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导致出现学生难以胜任与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学习任务。并导致用人市场对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评价不高。进而面临毕业生岗位日趋由工程应用向技术操作转化的尴尬,其后果必然是高职毕业学生挤占了本已并不富裕的中职学生就业市场,但是与此同时。企业所急需的能够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工艺技术人员依然匮乏。

针对我国人才市场对工科专业的需求主要为先进设备运用型和工艺技术应用型两类,也即分别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有使用、检测、维护现代先进设备的能力和应用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能力解决生产一线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的事实,学校应该在有限的培养时间内。协调好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关系。以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专业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

目前,处于艰难探索实践阶段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各种教学模式并存,在理论教学中传统学科型教学痕迹仍很明显,在实践教学中简单地以技能证书培训或生产劳动取代,即便是院校普遍开展的教改,也大多停留在教师个体层面上,因而使得专业课程体系难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归纳起来分析,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采用的专业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