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实词虚词汇总教学文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07: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七年级上册课文

1《郑人买履》2《刻舟求剑》 3《幼时记趣》4《三峡》

5《以虫治虫》6《梵天寺木塔》 7《论语八则》

1《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⑤其坐。至之①市而忘操之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③。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④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实词

履:鞋子 度( duó ):量 置:放 坐:通座 座位 操:拿着 度 (dù):尺码 反:通返 返回 信 :相信 遂:终于

虚词 之:①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③④⑤代词,前三个代指尺码,后一个代指鞋

其 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他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去拿尺码。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实词

涉: 渡 坠:掉 惑:糊涂 契: 刻 遽:立即 虚词 其 用法同上

于 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亦 :也

所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的事、

物”? “......的地方”、“......的人”等。(所契者 所从坠)

若⑵像,好像

乎⑵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译文: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3《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①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②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实词

私 自己,私自 纹理 花纹

项 脖颈 强 通僵 僵硬 唳 鸣叫 素 白色的

驱 赶 鞭 名作动 鞭打 虚词

则4.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于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以……为 把…….当做

而①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②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上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他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地连声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阙 通缺 空缺 自非 如果不是 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 素 白色的

襄 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 顺流而上 疾 快 良 确实 湍 急流 绝巘 极高的山峰 漱 冲荡 义 或 有时 则 表示顺承关系

⑶表示所连接的两项在时间上前后相承。可译为“就”“便”“才”

也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译文: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蓝天和太阳。除非正午,看不见太阳;除非半夜,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