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清同志在中共赣州市委四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34: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在中共赣州市委四届一次全会上的讲话

史文清

(2011年9月19日)

同志们:

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经过充分酝酿和讨论,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刚才,市委四届一次全体会议又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通过了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关于市纪委书记、副书记和常委选举结果的报告。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在此,我代表新当选的市委常委,衷心感谢大家的信任!

由于年龄原因和工作需要,三届市委中的一些同志不再进入四届市委班子。这些同志为赣州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智慧和汗水,作出了积极贡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市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以来的发展成就和经验,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这是一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和谐、凝聚人心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团结鼓劲的大会。扎扎实实抓好市第四次党代表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使之成为推进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

新一届市委受命于赣州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光荣使命和重大责任。代表们把掌声和信任给了我们,也把期望和责任给了我们。我们要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的重托和厚爱,

1

倍加珍惜全市党员和人民的信赖和期待。市委是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奋斗,关键在于加强市委班子特别是市委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我们要树立“赶考”意识,牢记嘱托、不辱使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臵,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在赣州这块承载着革命先烈光荣与梦想的红土地上,谋科学发展之策,行富民强市之举,兴造福百姓之业,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们要牢记宗旨,始终不渝代表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指引、评价和检验我们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根本的从政追求,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满足群众当前利益与维护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要深入扎实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自觉把根基植入群众,把血脉融入群众,把福祉带给群众。要深怀爱民之心。“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爱人民,是天下大爱,是共产党人爱的最高境界。对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本质要求。我们要真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善解民意、善待百姓,常思民生之艰,常察百姓之苦,像关心亲人一样关心群众,像感受亲情那样感受民意,时刻记挂群众的安危冷暖,关注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多做扶危济困的工作,在危急关头显真爱,于患难之处见真情。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发展的每一步、施政的每一策中,都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要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与民争利,更不损害群众利益。要坚持群众路线。“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要“身入”基层、“心入”群

2

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更多精力花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上,把基层当课堂,拜人民为老师,遇事多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在基层的生动创造中发现“金子”、寻求“点子”,并上升为制度与政策设计,切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广开言路、善纳良言,听得怨言、受得骂语,真切触摸群众脉搏,真实感受群众情绪,真诚听取群众呼声,形成讲真话、陈实情、敢报忧的风气。要改进和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群众一时不懂的“政策问题”、一时不适的“情绪问题”、一时不服的“利益问题”,要坚持以理服人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教育疏导与改善服务相结合、宣传动员与示范引导相结合,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办好惠民实事。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一叶知秋,要关切群众的“一枝一叶”,从群众最急、最难、最忧的事情做起,倾斜财力、倾斜政策、倾斜资源,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把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落到实处,让全市人民共享财富、共享文明、共享幸福。

我们要致力发展,全心全意造福人民。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把握住发展,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时代的潮流。能不能推动赣州发展跃上一个新的层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是对我们这届班子的最大考验。要创新发展观念。思想观念不进化,一切都会退化;精神状态上不来,一切都会滑下来。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没有先例可鉴,更无现成路标可循,我们要鼓励改革、带头创新,以创新扬优成势,以创新弥补“短板”,让创新创造“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创新的力量在基层,创新的关键在领导。全市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努力在产业结构、城市发展、城乡结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