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1 6:00: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贵州省情》教案

概述

1、什么是“省情”?

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学习《贵州省情》课的目的和意义: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开设“贵州省情”课程。

目的是:使贵州高校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了解贵州,认识贵州的本质特征,把握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发大学生热爱贵州、开发贵州、建设贵州的热情,为实现富民兴黔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富民兴黔步伐,需要贵州当代大学生了解省情、认识省情、研究省情。加强省情教育,强化对省情的认识,把握省情发展变化的规律,对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于尊重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加快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对于了解贵州、宣传贵州、建设贵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基本要求:

①总体框架:

本教材共分了六个章节,分别从六个相互关联的方向(特殊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方面、社会事业以及政治建设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较为辨证的介绍和分析,通过这六个方面的学习,会使我们同学们更深入对贵州的了解、认识,以及更能辨证的、发展的看待贵州的发展不足,以及蕴涵的潜力。

②基本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贵州省情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学会分析和研究省情的方法,使学生对贵州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律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按照“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开展教学。

了解: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知道,对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及人物、事件等能够清楚; 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理解并把握,对一些基本特点和知识要点能够识记并适当分析;

重点掌握:要求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能够深入理解并熟练把握,对重点问题能够深入分析,同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本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方式:

①学习和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学生自学 、小组讨论 、平时作业 ; ②考核方式:“贵州省情”课程考核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共同构成;

平时考核:教师根据学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结合学生参加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小组

讨论以及网上学习等情况,评定平时成绩。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即30分。

期末考试:由各开课高校自行命题、统一考试。考试内容以文字教材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该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70%,即70分。

第一章 特殊的地理环境

在本章中,我们将分三个部分主要着重了解和掌握贵州的自然地理,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以及人文地理中的行政区域划分的内容。

第一节 自然环境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重点掌握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和类型。

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掌握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优势。 三、处于长江和珠江上游的河流水系。掌握乌江,赤水河,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特征。 四、林地多、耕地少,没有平原支撑的耕作条件。掌握耕作条件的特点。

五、错综复杂、分布呈过渡性的多种植被。了解该部分内容,知道贵州植被的种类和分布特点。

一、贵州省的地形、地貌(喀斯特典型发育的地貌特征):

1、地貌:也叫“地形”,是地表(包括陆地和海底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

2、喀斯特:即岩溶。“喀斯特”一词源于前南斯拉夫的一个地名,主要指石灰岩受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形成各种地貌。

形成原因: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碳酸氢钙——CaCO3+CO2+H2O→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因此,石灰岩长期在略有酸性的水中容易发生溶解,雨水沿水平的和垂直的裂缝渗透到石灰岩中,将石灰岩溶解并带走。由于地表物质也被流水带走,还没有被溶解的石灰岩就形成了石灰岩喀斯特面。沿岩石被溶蚀的面在垂直裂缝逐渐加宽、加深,形成石骨嶙峋的地形。当雨水沿地下裂缝流动时,就不断使裂缝加宽加深,直到终于形成洞穴系统或地下河道,这就形成了我们在照片中常见到的岩沟、天生桥、石灰岩孤峰、石林等,这都是喀斯特区特有的地形、地貌。

3、我省地势的主要表现:

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呈三级阶梯分布。

第一级阶梯在西部大方县、织金县、普安县等地以西,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从大方、织金、普安一线向东到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三穗县、锦屏县、榕江县等地以及南部荔波县、罗甸县的北界这一线的中间广大地区,海拔800~1500米;第三级阶梯从沿河到荔波、罗甸北界一线的东部和南部边缘地区,平均海拔800米以下。

地势起伏较大,从平面上来看: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两地海拔相差1625米;而从点上看:最高点在西部赫章县的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点在东南部黎平县水口河出省处,海拔只有148米,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相差达到2753米。

(一)地貌特征:

贵州的地貌特征表现为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为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碳酸岩总厚度达6200~11000米,占沉积盖层总厚度的70%。

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地面上广泛分布了石沟、石牙、峰林、峰丛、盲谷、穿洞、竖井、凹地、天生桥、落水洞、瀑布、跌水、悬挂泉等等;地下也发育了溶洞、暗河、伏流、暗湖以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缺图)、石花、石幔、石瀑布、莲花盆、卷曲石等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景观。

(二)地貌类型: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 作个图

境内山脉众多,层峦叠嶂,绵延纵横,是一个典型的山区。

①北部:大娄山,海拔1000~1500米。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大娄山地区山势险峻,道路崎岖,素有黔北咽喉之称(见图)。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主席这

首《忆秦娥·娄山关》)

②东北部:武陵山,山脉由湖南蜿蜒进入贵州,这是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海拔2572米,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是中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之一(图)。

③西部:乌蒙山,山脉绵延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赫章县、水城县、六枝特区,为北盘江、乌江、赤水河、牛栏江的分水岭。被称为贵州屋脊韭菜坪就是乌蒙山的最高峰,海拔有2901米(见图),这里因盛产韭菜而得名,它位于黔西北的赫章县珠市彝族乡。这里不仅具有一览众山小的浓郁高原风光,而且石林与草场相互环绕,石林内奇石密布,造型各异,风姿迥然,人们称其为“天上石林”。

④中部: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云贵高原南部的主要山脉,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其主峰为雷公山(见图),海拔2178米,终年云雾缭绕,高不见顶,山体巍峨挺拔,雄伟壮观,这里原始森林茂密,绿色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是世界十大森林旅游胜地之一,拥有秃杉、红豆杉、马尾松(图)等20多种国家濒危、珍稀植物,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三)地貌区域差异:(贵州地图)

1、东部山地丘陵区。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