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体积公式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4:0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体积公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体积公式》。即31页做一做和p33页9-11题等练习。 2、教材分析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bh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v=a3,为了沟通这两个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为以后学习柱体体积计算公式打下基础,本节课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3、 学情分析

学习平面图形扩展到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发展的一次逾越。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4、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底面积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5、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2、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推导。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并总结出规律。教学时,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三、说学法

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在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中,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时,我按照本校数学课改模式,安排了旧知导入、合作探究、练习反馈、拓展提升、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一)旧知导入

新课开始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学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然后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体积进一步巩固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二)合作探究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方法。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之间的关系,推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这样的教学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能力。 (三)练习反馈

练习反馈是数学教学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四)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练习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全过程,从而证明自己的能力,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得到了发展,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的收获,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平台。 (五)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再一次把学生带到了从实践知识上升到理论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解决新问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