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实验-幼儿资源不足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8 5:52: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

发展心理学实验

姓 名 张信仪、郑佳欣

实验名称:幼儿在共享资源不足时的同伴交往行为

学 号 2015326670021 2015326670022

班 级15应用心理(1)班 指导教师 刘少英

1. 摘要

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观察幼儿在有无椅子占有权时的行为表现来探索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幼儿可能出现的三种行为(正交互作用行为、负交互作用行为、无交互行为)及对椅子有无占有权进行了操作性定义,并对不同行为的出现次数进行记录分析。结果显示幼儿在对椅子无占有权的情况下,正交互行为次数和负交互行为次数相差不大,且两者远大于负交互行为;而在有占有权的情况下,负交互行为次数频率有一定的提升,正交互行为频率大幅下降,无交互行为频率大幅上升。

关键词:观察法 操作性定义同伴交往

2. 前言

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的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实验通过观察法对幼儿在共享资源不足时所表现的行为进行观察,“共享资源不足”指的是公共资源供不应求,需要与他人共享。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出现三种行为:正交互作用、负交互作用及无交互作用行为。正交互作用指幼儿相互之间分享、谦让、协商等行为;负交互作用指幼儿相互之间有争抢、攻击、驱逐他人、独自占有等行为;无交互作用指幼儿主动放弃开,选择其他方式解决,顺从他人行为等。同时我们对“有无占有权”也进行了操作性定义,有占有权是指坐在椅子上过,无占有权是指没有坐在椅子上过。此二者的操作性定义我们均进行过检验及校正。

3. 方法

3.1 研究对象

观看四个视频,其中大一班4女1男,大二班2女3男,大四班2女3男,大五班1女3男,共19人,年龄均为6岁左右,健康状况相近。

3.2变量及操作性定义

自变量:占有权(有占有权是指坐在椅子上过,无占有权是指没有坐在椅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

子上过,此实验将游戏前视为无占有权情况,将游戏后视为有占有权情况)

因变量:行为类型(正交互作用:指幼儿相互之间分享、谦让、协商等行为;负交互作用:指幼儿相互之间有争抢、攻击、驱逐他人、独自占有等行为;无交互作用:指幼儿主动放弃开,选择其他方式解决,顺从他人行为等)

3.3实验流程

运用观察法观看视频,运用三点编码的方法对视频中的幼儿进行编号。采取事件取样法,选取并用文字记录幼儿围绕椅子发生的事件经过,再对每个事件中各个人员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观察对象所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3.4分析方法

运用spss软件计算同组成员评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用卡方检验公式对得到的不同性质行为的次数进行检验分析。

4. 结果

4.1 一致性系数

运用spss软件计算同组成员对4个视频评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大一班视频的相关系数为0.772,p<0.05,所以显著相关;大二班视频的相关系数为0.704,p<0.05,所以显著相关;大四班视频的相关系数为1,p<0.05,所以显著相关;大五班视频的相关系数为0.858,p<0.05,所以显著相关。

4.2 有无椅子占有权对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影响

表一 有无占有权交往行为性质比较(次数)

无占有权 有占有权

正交互 15 1

负交互 5 4

无交互 19 16

表二 有无占有权交往行为性质比较(频率)

无占有权

正交互 0.39

负交互 0.13

无交互 0.48

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系实验报告

有占有权 0.05 0.19 0.76

通过上表得数据可以看出,在无占有权的情况下,正交互行为次数和负交互行为次数相差不大,且两者远大于负交互行为,而在有占有权的情况下,负交互行为次数频率有一定的提升,正交互行为频率大幅下降,无交互行为频率大幅上升。

运用卡方独立性检验公式,对有无占有权各类交互行为次数进行检验,得到χ

2

(2)0.05

=7.932,p<0.05,所以有无占有权和同伴的交往行为类型有关联。

5. 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到,在无占有权时,幼儿倾向于正交互行为和无交互行为,并没有特别多的带有负面影响的负交互行为。而在拥有占有权后,正交互行为次数大幅下降,无交互行为次数大幅上升,负交互行为次数增加幅度较小。对于此现象可以解释为:当幼儿没有坐过椅子时,还未有其专属座位,所有的位置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平等的,那当看到椅子不够时,就会有意识地谦让或分享椅子;而当幼儿曾按一定顺序坐过椅子后,他们对这个位置产生占有欲,认为这是自己的专属位置,别人不能占有,因此谦让、分享等正交互行为大幅减少。再者,在游戏前未坐到过椅子的幼儿的行为,在游戏后围绕椅子的行为中有些许不同。有的幼儿会对之前站过的位置,或坐过的地上的位置产生占有欲,在游戏结束后直接站回或坐回原地,而有些幼儿则会和坐在椅子上的幼儿产生争抢作为的负交互行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幼儿认为上一次是自己谦让其他小朋友,那这一次而应该其他小朋友要谦让我,大家轮流坐才公平。

5-7岁幼儿具备了作出谦让行为的一定的生理心理成熟水平,这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包括谦让行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具备了产生自发谦让行为的生理心理成熟机制。本实验中4个班级的幼儿在资源不足时也有表现出谦让等正交互行为,但其在所有行为中的比例并不占主导位置。这个结果也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幼儿的谦让行为会受环境、资源等外界因素影响。

6. 参考文献

1. 王任梅著,《5-7岁幼儿谦让行为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