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转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9 20:05: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实验五 串并转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串并行转换的原理及采用74LS164扩展端口的方法。 2、掌握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及方法。

3、学习用任意两根I/O口线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

利用实验箱的显示电路,在数码管上循环显示0-9这10个数,每个数显示1秒。完成后修改程序,仅在一个数码管上显示0-F这16个数(其它三个数码管不显示)。 三、实验原理

实验设备中数码管为共阴接法,接线确定了各段从左至右的排列顺序为:abcdefgh。如果要显示数字1,应该

是b c段发光,所以b c段对应的位写1,其它不发光的位写0。因此1的显示码为60H。其它显示码可按此规律得出。

实验原理图见图二,串并转换芯片74LS164的A、B端为串行数据输入端,将其接到数据线P1.0上,CLK为时钟端接到时钟线P1.1上,Q0~Q7为并行输出端接数码管。在P1.1产生的时钟脉冲的作用下,数据的显示码从74LS164输入端一位一位的输入,经164转换后,串行数据变为8位并行数据经其输出端Q0~Q7加到数码管上,数码管就能显示相应的数字。

下面是数据60H的传输及显示过程:

1、 将A中数据的最低位送到串口的数据线P1.0上。 2、 在时钟线P1.1上产生一个脉冲。

3、 在这个脉冲的作用下,P1.0上的数据被打入164的Q0输

出端,原来Q0上的数据移到Q1, Q1的数移到Q2…,完成一位数的传输。

4、 第1步到第3步重复8次,这样一个字节的数据就输出完毕,同时74LS164将接收到的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四、实验框图 实验框图见图一。 五、实验连线及步骤

1、DIN接P1.0,CLK接P1.1,打开实验箱电源,打开串并转换数码管显示模块上的开关。

2、启动KEIL软件界面,根据框图编程。 在初始化框中有两个内容,它们分别是: * 送表指针初值---寄存器

MOV R1,#0 * 送表首地址---DPTR

图一 串并转换程序框图

MOV DPTR,#TAB

显示子程序如下,其中R4中的初值为8。 S164: RRC

MOV CLR SETB DJNZ

A P1.0,C P1.1 P1.1 R4,S164

RET

3、调试运行程序。

4、如出现问题,找出原因,修改程序,直至运行成功。 六、实验作业

1、将片外RAM7000中的数据用串并转换的方式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2、将自己学号的后4位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七、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见图二。其中,P1.0到DIN、P1.1到CLK的两根连线需要自己接。其它连线均已接好,开关应在接通状态才能工作。

图二 串并转换实验原理图

实验六 键盘显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键盘和显示器的接口方法和编程方法。

2、了解键盘扫描和LED八段数码管动态显示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8155芯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要求

利用实验箱提供的键盘扫描电路和显示电路,做一个扫描键盘和数码显示实验,把按键输入的键码在六位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并有删除功能。 三、实验说明

从原理图中可以看出,键盘显示电路主要由8155并口芯片与164串并转换芯片构成,其中8155PA口控制数码管的位线及键盘的列线,PB口低两位与164为数码管提供字形码输出,8155的PC口与键盘行线相连。它们的地址如下:

8155命令口地址: 0E100H 8155PA口地址: 0E101H 8155PB口地址: 0E102H 8155PC口地址: 0E103H

键盘显示程序可用多种方式编写,也比较复杂,本次实验的参考程序采用基本的键盘扫描方式编写,程序主要分成三个部分:

1、读键部分:扫描键盘、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包括按键的防抖处理。 2、确定键值部分:计算键值存入显示缓冲单元。

3、显示部分:将显示单元的内容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

实验的程序流程见下图,但是由于键盘显示程序比较长,其编程思想的细节不能全部在流程图上表现出来(例如键盘防抖部分、判断按键抬起部分等),流程图中只给出了程序的主要部分。 四、程序流程图

图一 主程序流程图 图二 键盘扫描程序流程图 五、实验原理图

实验原理图见图三。 六、实验作业

修改参考程序,增加一个功能键,使之按下该键后,数码管全部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