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53: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读全文,了解愚公精神,并能举例说明;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二、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

2. 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四、教具 多媒体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理想的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悟?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2、出示教学目标

①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②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③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 二、简介《列子》

1、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2、关于寓言

《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三、初读文本,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注音。 2、播放朗读,正音。 3、全班齐读。

4、分配任务以大组为单位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推荐代表发言展示。 5、指名交流,其余做笔记。 6、重点字词。

方 且 惩 许 易 固 彻 通假字

指通豫南 指同直(一直)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同“无”(没有) 一厝朔东厝 同“措”(放置)

无陇断焉 “ 陇”同“垄”(高地) 四、初步理清课文情节

讲一讲故事(请按下面的句式,生动具体讲一个故事, 并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 从前,有个叫愚公的老人… … 于是, … … 这时, … … 最后, … …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一个同学讲一讲故事

二、理清故事情节,感受愚公精神

1、看标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教师用现代文问,学生用原句答) ①愚公是谁?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 ②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③移山的目的地是什么?土石投放在哪里? ④他的壮举是否得到拥护?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 ⑤移山遭到了谁的嘲笑,怎样嘲笑的? ⑥移山的结局是什么?得到了谁的帮助?

答案:北山愚公,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 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行动:“杂然相许”“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