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到六年级数学上册听课记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4:02: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0月8日 王海侠老师作示范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地点:六、一班教师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②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③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①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②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4组 。引导学生总结出上面的两个问题,并回答。

5.选择一个长方体实物,说说长方体的特征有哪些,量出它的长、宽、高。

6.出示例2 正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并在小组里交流。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呢?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汇报。 7.选择一个正方体实物,量出它的棱长。 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三1-4题。

四、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1、完成练习三第5题。2、尝试自己做一个长方体。

10月15日 杨瑞江老师作示范课《商的近似数》 地点:五、一班教师

教学过程:一、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8.785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3. 计算0.38*1.14(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二、新课

1.教学例7:教师出示例7:口述图意, 再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 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为什么? 横式应该怎样写出?教师板书.

教师问:表示计算到“角”需要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哪一位?应该约等于多少?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我们学习班了求积的近似值和求商的近似值,比一比这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P2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各题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2、P26第10题第(1)题。 四、作业:P26第10题第(2)题、第11题。

10月22日 马爱山老师作示范课《角的分类》 地点:四、二班教室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促思。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分类)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板书:平角:等于180°直角:等于90°周角:等于360°

2.师: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

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

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平角、一个周角。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 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平角、周角,所以直角很重要。 6.教学例2:利用手中的学具,小组内讨论完成大小比较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周角= 平角= 直角 三、练习巩固、培养理趣P46第12题

四、回顾整理,拓展应用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角的分类)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2、当堂检测。学生汇报:角的知识学生、回答角的概念、学生观察汇报、分类。学生小结:绕端点旋转半周的是平角,旋转一周的是周角;学生画直角,并说明算法。三角板、量角器、折,借助有直角的物品画。

打开书P42,自学例2:学生自由汇报后、看书自学、动手操作折出平角、周角。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10月29日 王文华老师作示范课《乘法的估算》 地点:三、三班教室

教学过程: 一、 口算比赛

20×4= 100×6= 300×7= 50×4= 4000×6= 700×8= 300×4= 600×6= 90×8= 200×7= 100×7= 3000×2= 二、 新课

1、 出示例题: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2)列算式29×8≈(3)29乘8大约得多少?(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29×8≈240(元)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2、试一试

21×6 ≈ 48×5 ≈ 397×3≈ 510×7≈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27×4≈ 73×5≈ 61×7≈ 319×5≈ 302×9≈ 396×4≈ 7×111≈ 6×219≈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五、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