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本》四集第一册 孝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8:4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以后。萧家女儿就嫁给杨含了。

十二、【菊花无怨】

菊花被鬻。遇父得归。劝留后母。孝养无违。 【原文】

宋张菊花七岁。后母潜鬻于范尚书家。绐其父曰。失之。父哭丧明。后数年。菊花与父遇于金宅。相持痛哭。遂辞主从父归。父欲逐后母。菊花曰。儿非母不得入贵人家。母乃有德于儿。又何怨焉。儿归而母逐。儿心何安。乃止。父老无子。家贫。卒。菊花孝事后母。不能行。则每负之。后母卒。菊花傭作富家。忠勤和俭兼备焉。

菊花为傭。每与女仆语。谆谆诲以忠勤。或不纳而诟之。辄谢不较。遇劳苦事。则以身先之。与以钱刀衣服。必固辞。不得已乃受。寸帛尺薪无敢弃。女仆之幼者。为栉沐隐(注:“隐”字原为“纟”旁)纫。视如己女。其令德不可胜数。

【白话解释】

宋朝张菊花在他七岁的时候。就被他后母暗暗地卖到范尚书的家里去了。又骗着张菊花的父亲说。女

17

儿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去了。他父亲听到女儿失踪的消息。哭得双眼都瞎了。过了几年。张菊花和他的父亲。恰巧在金姓的家里碰见。就大家抱着痛哭了一场。辞别主人。跟着父亲回家了。他父亲要把后母赶出去。张菊花说。我没有母亲这一番行为。便不能跨进富贵人家去的。这样说来。母亲是对我有恩德的。又何必怨恨呢。况且我回来了。母亲就去了。我怎么可以安心呢。于是父亲也就罢了。后来父亲年纪老了。没有儿子。家境又穷。死了以后。张菊花侍奉后母。非常孝顺。后来后母不能行动了。张菊花背他行走。等到后母死了。张菊花就在富人的家里做工。他是又忠心又勤力、又和气、又俭省、样样都完全的。

十三、【周徐同德】

周徐二氏。相继孝姑。失子复得。同抚林孤。 【原文】

宋林侑妻周氏。事姑孝。子江妻徐氏。事周亦如之。徐生子定老。甫六月。元兵至。江负儿逃。寇追射。江弃儿走死。周徐往迹之。又遇盗。周祷神。同得脱。行失道。得所弃儿。弗怖弗啼。兵退。迹江尸。得焉。家毁。僦舍以居。妇姑相为命。时徐年三十。或劝再适。则以奉姑抚孤。为林氏留一脉辞。后定老

18

举进士。追赠父母如其官。

林门二贤母。孝慈同德。而徐氏尤甚。或劝再适。则指儿泣曰。林氏数十世。惟姑及此儿。吾何忍弃之。天未降割林氏。儿幸成人。异日持酒酹林氏先塚。姑之庆也。吾之愿也。即死瞑矣。闻此语、令人酸鼻。

【白话解释】

宋朝时候。林侑的妻子周氏。事奉婆婆非常孝顺。他所生的儿子就叫林江。娶了一个妻子徐氏。徐氏的事奉周氏。也像周氏侍奉婆婆一般的孝顺。徐氏生了个儿子。取名林定老。生下才六个月的时候。元朝的兵到了。林江就背了定老逃难。因为敌人追得紧。还在后面用箭射他。林江便丢了儿子逃走。竟死了。周氏和徐氏同去寻找他们的时候。中途又碰着强盗。周氏祷告神明。才得一同逃脱。可是又走错了路。却在这个当儿。寻得了林江丢下了的儿子。一些没有惊慌和啼哭的神气。后来元兵退去了。就寻到了林江的尸首。可是家里的房子已经烧毁了。只得租借人家的屋子住着。婆媳两人相依如命。那时候徐氏还只有三十岁。有人劝他再嫁。徐氏对人终是这样说。我要养婆婆、教孤儿。给林家留一线的命脉的呵。后来林定老

19

中了进士。追赠他的父母、像他一样的官衔。

十四、【彩鸾代父】

徐氏彩鸾。救父代死。题诗桥亭。骂贼投水。 【原文】

元李景文妻徐彩鸾。浦城徐嗣源女也。略通经史。每诵文天祥六歌。必为之感泣。至正中。贼寇浦城。彩鸾从父逃。贼及之。欲杀嗣源。彩鸾前曰。此吾父也。宁杀我。贼舍父而逼彩鸾。彩鸾谓父曰。儿义不受辱。父可急去。彩鸾至桂林桥。拾炭题诗于亭壁。曰。惟有桂林桥下水。千年照见妾心清。题毕。厉声骂贼。投水而死。

宋有詹氏女。计脱父兄。过市东桥。投水而亡。元有徐彩鸾。愿代其父。至桂林桥。骂贼以死。其题亭壁之诗。一字一泪。写出心情。何其从容不迫耶。要之以死全其父。且以死全父之遗体。其揆一也。

【白话解释】

元朝李景文的妻子徐彩鸾。是浦城徐嗣源的女儿。颇懂得经史。他每每读到文天祥的六首歌。必定为他生了感动。吊下眼泪。到了至中年间。强盗来抢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