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6:27: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英语论文

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摘 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课堂提出的问题的维度过于局限,而且以课本为导向;教师对有效提问理解不够,关于有效提问的知识缺乏;课堂学生的思维不够活跃;提问时答案的提示非常明显,缺少有效方法引导等。要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就必须要从转变教师提问习惯,增强教师提问的有效意识进而改进提问的策略等方面入手。本文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以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和改进教学实践。

【关键词】课堂教学 课堂提问 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核心思想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性的课堂教学和交流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成果和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都有可喜的转变。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也是促成英语学习兴趣的关键,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要将课堂的有效性摆在了课堂教学的前面。

一、课堂提问中出现的问题

(一)所提问题随意性较强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虽然没必要把所有问题都事先准备好,但对于关键的问题应多加思考,认真设计,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与此同时,教师要组织一连串问题。构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question chains’但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却是比较随意的。随意问题的具体表现如下:问题的提出没有区分度。在实际课堂观察中,部分教师没有针对学生认知实际提问,儿童的认知理论要求我们把握儿童的认识水平,问题要求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完全一致。学生凭借原先的记忆就能做出解答,则这样的问题就太简单了。而相反,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经有了的知识结构实质上没有任何的联系,反复思考还是无法回答的话,则太难。教师必须掌握问题的困难程度,不让学生回答不出来,不能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二)所提问题缺乏挑战性

所谓的低效题是指“那些无需思索即可立即做出判断、回答或翻开书本就能马上找到答案的低级问题。”低效问题大体可以分三类:一是机械式提问;二是教师;三是课本有清楚表述的答案、无一点情境的简单提问。这是在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方式。总而言之,它的模式是:“教师让简单的机械提问牵着学生学习。”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正如张增田教授所描述的那样“这样的师生对话只能是停留在浅层、低级问题的提问与回答,没有也无法激起思想的交锋,不会也不可能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

1

(三)所提问题的互动不够强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小学生普遍习惯了那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而且害怕自己回答不够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去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教师使用了一定数量的学生集体回答和教师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也都是先提出问题,再指定学生回答。其实,很多英语口语问题的原型存在于生活中之中,教师要用心拿来加以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之中交流,自主建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充满生活与童趣的愉悦氛围中,才能够释放自我,进而能够大胆地去表达自我,在对话中完成自我的构建。

二、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提问选择的针对性

提高教师提问的针对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处理好提问的点与面的关系。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己对提问的态度,提问面向班集体的所有学生的,不只是针对某些学生。关于如何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我们认为,提问要兼顾到课堂 之中的两个群体:一是在课堂中表现欲望相对强烈的“优等生”,二是相对沉默 的“一般生”或者“后进生”,因此教师提问的学生既要有具有多样性,不能让 积极表现的优等生占据与教师所有的问答机会,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 题,“激活\整个班级。 在培养优等生的同时,我们要学生优等生带动后进生。教师此时最好是能够让学生搭配形成“Mini pairs”,以转化,感染课堂内不够活跃的差生,以优秀点来带动整个班集体,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处理好提问难与易的关系。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教师的提问需要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最近发展区的水平。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既能 帮助学生“温故”与“知新”,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之中,切忌过度暗示,甚至是将答案拱手让与学生的现象。同时,教师虽然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给出 的问题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就要求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心求通而 未得”,“欲言又止”。提出的问题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的个体采取不同的难 度,始终激发学生尝试的愿望。

3.处理好提问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控制自己的提问数量,不能问的太过于频繁,否则课堂提问很容易陷入“满堂问”的怪圈。提问如果不掌握好提问的间隔,不给与学生思考反应时间,提问的作用不能够发挥出来,反而给学生造出打击。例如,在有些教师甚至连反馈都没有给与学生,提问的效果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授课之中提问的不在于多问,而在于抓住时机、有针对性的问。

(二)提高教师在教学生成阶段的能力

1.有效提问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获得的动态过程。 所谓语言知识获得的动态过程,是指语言具有“流动性”,只有按照语言的流动顺水推舟,学生才能够掌握。固定在文本上的语言是“逝去”的语言,它们不能保证学生在每个情形下都能套用。 笔者是这样认为教师不能直接采用教科书上的文本问答来替代“鲜活的” 需要“运用的”语言交流。在英语课堂

2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要被教材所绑 架。不能完全采用教材之中的对话来给学生发问,也不将问题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记忆水平,要让学习者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以及积极的探索。不要抱着学生去采摘语言知识,要让学生有“跳一跳”想要“够得着”的希望和冲动。

2.教师对文本的驾驭,是有效提问的基本前提。 教师对教材文本的提炼能力,驾驭能力是能够提出有质量的前提。为了能够使学生扎实地掌握每节课的核心,教师必须能沉下心来,深入教材文本,读懂教材文字背后的信息。教师只有体会得深,才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相反,如果教师对教材浅尝辄止,仅仅得到的是教材文本字面上的意思,就基本不能够发出有质量的问题。可见,教学之前花较长的时间认真备课,秉着“磨刀不误砍材工’’的观念是必要的,更是值得讲究的。只有认真“磨好刀”,教师主导的课堂英语教学才能够有做到“势如破竹”般的效率。

3.灵活生成的课堂活动方式,是有效提问的保障。“载体作用”是对语言工具性的描述。信息的发出和语言的接收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这不仅是针对课堂来说如此。但是针对小学生而言,载体的形式要丰富多样。小学生普遍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课堂上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 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使提问与回答高效顺利地进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的小歌曲,小技巧或者形式多样、充满乐趣的“games” 创造问题。以下是动物园这一单元的教学片断: 案例12

T:Everyone! Let’s sing a song:

T:dog,dog,汪汪叫;panda,panda,吃竹叶; monkey,monkey,在树上; 1 ion,l ion,真威风;

bear,bear,爱蜂蜜; cat,cat,抓老鼠: tiger,tiger,是老虎; 老虎tiger真凶猛; Bird, bird, 是小鸟; 小鸟bird叫喳喳。 T:Now I act,You guess! What is it? Ss:(气氛热烈)It is a dog!

上述的教学方式不仅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好处,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培养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培养竞争意识。在英语教学当中渗透了人文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的好方法。再例如,课堂教学对于数字的教法,教师可以采取划分小组的形式,每位学生代表一个Number,譬如:Roy is one,Rose is two,Tom is three等等, 老师用英语采取随机的方式快速点每一个数字,要求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否则就宣布该学生“out\。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让学生快速记住数字,还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是非常值得推荐的一种课堂提问形式。 (三)提高教师在教学反馈反思阶段的水平

在小学阶段我们在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前提下,教师应该保持独特的视角来提高自己反馈的水平,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成就。教师的评语要丰富多彩,多样的评价能打破给学生单一的体验,并将英语丰富的口语元素无形中传授给学生。如: ‘great’‘excellent’‘good job’‘well done’等。适时用体态语,点头,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