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 第96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6:51: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浙江省嘉兴市凤桥镇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年轻的面容是春天里的一mǒ ▲ 新绿,生机盎然;年轻的梦想是原野上的花海,xuàn ▲ 烂多姿;年轻的信念是岩石上的一棵松柏,执着挺bá ▲ 。年轻不是年华,而是飘yì ▲ 的情思,恢弘的想象,是生命的源泉在涌动。 2.古诗文名句填空。(6分)

①《沁园春·雪》揭示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 , ▲ 。

②白居易《观刈麦》中最能体现出农民辛苦劳作场面的句子是 ▲ , ▲ 。 ③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④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 3.名著阅读:按照提示要求完成相应的空格。(3分)

①他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他”就是 ▲ 。

②武松是个侠义之士,他醉打猛虎,斗杀西门庆。请你再补充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 ③ “对着这灿烂的美景,康塞尔跟我一样惊奇的欣赏着。显然,这个守本分的人,要把眼前这些形形色色的植虫动物和软体动物分类,不停的分类。”此句出自名著 ▲ 。 4.综合性学习。(7分)

今年,全国各地加大了对交通违法的惩罚。而对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也处以罚款了。“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中国式过马路”,从去年开始就成为舆论热议的话题,然而如何管理成为各大城市头疼的问题。浙江省此次规定,行人只要被现场查获到有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行为便会被处罚5至20元,并且为此投入大量的警力,范围之大、处罚之严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记者发现,在严管之下,行人开始守规矩了不少。浙江20天罚8000起“中国式过马路”, 然而小部分行人依旧表示不服,甚至出现多起不愿被罚款的行人打骂交警的事件,并有数人因此被行政拘留。

有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初衷是好的,但治理效果能不能长久、交警有没有足够的力量管到庞大的行人、行人能否自觉转变习惯等问题还有待探讨。

我来写标语:(2分)

①为了让行人更好的遵守交通,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挂于马路。 ▲ 。 我来当交警:(2分)

②如果你是一名在马路上执法的学生志愿者,面对一群正准备“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人,你将怎样开展你的工作? ▲

我来讲道理:(3分)

③目前实行的《道路法》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法通行规定的,处5—30元罚款。在网上针对“行人闯红灯该不该罚款”众说纷纭,意见不一。你觉得行人闯红灯该不该罚款?说说你的理由。 ▲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粥里春秋(10分)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村民们不辞劳苦种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

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生见粥多矣!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

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他们哪里会“不饿”?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5.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三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 ▲ →年龄稍大, ▲ →上大学时, ▲ 。 6.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4分)

①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 。” (2分) ②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 (2分) 7.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 (3分)

(二)西塘古镇(10分)

西塘,地处太湖东南河道交错的水乡地带。人们依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事贸易活动,明清时期,这里发展成为江南商业重镇。

西塘拥有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在占地仅1平方千米的古镇内,就有9条河道在此交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百余座古桥将古镇连通,因此,古称“九龙捧珠”。

西塘的道路交通以桥、廊棚、街弄为主体,在众多古镇中颇具特色。

西塘水巷交织,河桥密布,走来走去都是桥。古桥种类繁多,造型也很精美。长长的廊桥,矮矮的石桥,高高的拱桥,使古镇形成了“人家在水中,水中架小桥,桥上行人走,桥下小舟过,桥头商铺立,水中倒影游”的水乡美景。

最有名的环秀桥,建于明万历年间,是古镇中最高的一座桥。拱形的桥身异常优美,桥东西横跨小桐、北翠两吁。两侧均有桥联,东侧联日: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西侧联日:往来人度水中天,上下影摇波底月。

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西塘的规模最大,占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道。廊棚沿河而建,造型古朴,一色的青瓦盖顶,连为一体,既可遮阳避雨,又可驻足观景。

这里有多条街道,其中西街最具特点。西街有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布局,最窄处的宽度仅供挑担换肩,即一根扁担的长度。临街房屋二楼常常有屋槽延伸,两两相对,形成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