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PPP项目案例分析及经验总结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0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速公路PPP项目成功案例及经验总结

目 录

一、项目概况 ............................................. 2 二、运作模式 ............................................. 3 (一)采用 BOT+EPC 模式 ............................... 3 (二)项目实施方案 .................................... 3 (三)项目公司与总承包人的职责划分 .................... 4 (四)项目公司工程管理 ................................ 5 (五)总承包人具备项目整体管理能力 .................... 7 三、借鉴价值 ............................................. 8 (一)提高管理效率 .................................... 8 (二)加强制衡约束 .................................... 8 (三)主要比较优势 .................................... 9

一、项目概况

高速公路是高速公路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市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三环十射三联线”骨架公路网中“十射”部分,是市、贵州北部、南部地区通往长三角地区最快捷的公路运输通道,也是沪渝通道内最后建设的一段高速公路,同时也是“一圈两翼”经济圈的重要交通纽带及沿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建设,对增强主城区对三峡库区的经济辐射,促进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上游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提高干线公路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经城区及乡镇,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修建,路线全长 46.5 公里。设计车速 80 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24.5 米,沥青混凝土路面,交通工程和沿线设施等级为 A 级。全线有特大桥梁 4 座共 4526 米,大桥 11 座共 6004 米,涵洞 36 道,人行天桥8 座,互通式立交 8处(含预留立交 1 座) ,分离式立体交叉 8 处,通道 14 道,特长隧道 2 座共 8791 米,长隧道 3 座共6110 米,中隧道 3 座共 2235 米,总投资41.79 亿元。项目于 2008 年批准立项,2009 年 6 月开工建设,2013 年建成通车。

二、运作模式

(一)采用 BOT+EPC 模式

BOT+EPC模式,即政府向企业授予特许经营权,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公共基础建设和运营,而企业在公共基础建设过程中采用总承包模式施工,当特许期限结束后, 企业将该设施向政府移交。

项目于2008年4月启动投资人招标,采用“BOT+EPC”投融资模式,经招标确定中交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为项目投资人。经市政府授权,由市交委于2008年8月与投资人签订项目投资协议,约定由项目投资人根据项目规划和政府相关要求完成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项目投资协议签署后,投资人根据项目投资协议的要求成立项目公司,具体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

经市政府授权,市交委于 2009 年 5 月与项目公司签署项目特许权协议,授予项目公司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高速公路项目的特许权利。根据协议授权,项目公司开展项目核准、勘察设计、征地拆迁、融资安排、工程建设等项目投资建设工作。

(二)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为经营性收费公路,收费期限为 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