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课堂问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1:32: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科性质。

答:研究对象: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研究这一关系中作为客体的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研究这一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的认知和实践活动;研究这一关系中作为中介的科学与技术。

研究内容:与自然辩证法学科对象相适应,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五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是人们对自然界整体的看法。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即科学发展与研究的辩证法;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即技术发展与研究的辩证法;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

科学技术与社会,即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的辩证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从总体上看是一种双向作用:一方面是科学技术能对其他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其他社会活动对科学技术的制约作用。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与创新型国家,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当代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结和概括。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学科性质:从研究内容看,其属于哲学;从研究角度看,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研究;从研究方法看,运用哲学抽象的方法。自然辩证法集中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交叉性、综合性且进行必然反思,具有哲学思辨、哲学抽象的特点。

2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

答: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的中间环节,自然辩证法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科学技术研究一些理论、精确的定理等,但两者研究的问题有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从活动的内容和性质来看,科学活动、技术活动和工程活动是三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的活动,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的活动,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的活动。

3 简述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答:有助于我们热爱科学,提高工程科学素养,端正科学态度; 有助于我们热爱科学,为科学献身;

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开拓思路,提高辨证思维能力; 有助于哲学工作者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有助于沟通文、理,改善知识结构。

1 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科技发展水平有关?

答: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以及人与自然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它是对自然本性的理性把握和哲学提升,属于人类认识的一种形态。

它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发展而演变的,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自然科学反映出来。历史上伴随着自然科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先后形成了三种唯物主义形态的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前期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近代后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才真是地反应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是正确、科学的自然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进一步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即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2 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

答:第一,整体直观性。人们笼统地看待事物,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从总体上合宏观方面进行直接观察,又从总体上加以抽象和猜测,提出关于自然事物的思想。

第二,简单性。中国古代和古希腊人对自然界万物本原的认识都是从最简单的外部现象开始,从宏观上选取一种或几种简单物质作为自然界万物的始基,用简单的原理解释复杂的自然现象。

第三,猜测性。人们只能靠简单的直观经验,在无法获得充分的科学事实根据的情况下,运用想象力和思辨的力量,进行推理和概括。

第四,思辨性。古代人们在诸多不能直观的事物或过程面前,它们只能求助于人们的思辨,只能借助人脑的推理猜测和想象去说明复杂的自然现象。

第五,辩证性。它们都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界看成一个种种联系和过程的统一体,并且力图从对立斗争的两种属性或因素中区寻找构成万物及其变化发展的动力。 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局限性?

答: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从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的程度来看,人们对自然界研究的主要方式从直观和猜测迅速转换到了以有一定科学理论知道的科学观察和实验上来。

从宇宙人化自然来看,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发表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近代天文学,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开普勒对天体运动规律作了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先后提出了天体运行三定律。伽利略是意大利著名的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于1632年出版了被教会列为禁书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著作充分的阐述了哥白尼的新学说。

从地球人化自然来看,牛顿提出了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实现了天体力学和地面力学的大综合。

局限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用局部解剖和定量实验等方法分析种种自然现象的细节和原因;用物质实体作为唯一实在和物体自身运动解释自然现象间的联系;用牛顿力学和机械运动作为唯一形式解释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用机械决定论、因果决定论解释事物及其现象,具有局限性。 4 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答: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科学。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基本观点主要包括: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无限多样的形态和结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物质的运动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高级运动形式由低级运动形式转化而来,并包含着低级运动形式,但不应将高级运动形式归结、还原为低级运动形式;物质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自然界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改变,还有质的改变;自然界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永恒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应该将两者统一起来,将自然界、人类史和社会历史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

第三,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以往的自然观都是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的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揭示的自然界还包括了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 5 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答:(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的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互相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6 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答:(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

类的生存与发展要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可持续发展史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史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5)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次啊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关于“自然主义、人造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7 科研选题的原则(重中之重)

答: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科研选题是整个科研工作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爱因斯坦就认为,在科研方面,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据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 科研选题一般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需求性原则。它体现出了科研工作最终的目的性,基础性研究要从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出发,包括开拓科学领域的需要、更新科学理论的需要、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等;应用性研究要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需要性原则也可理解为目的性原则,具有针对性、重要性、必要性、价值性等属性。

2,创新型原则。创新性是科研的最根本特点,是科研工作的灵魂,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概念和理论上的创新;二是方法上的创新;三是应用上的创新(包括解决新的实际问题和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3,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科研选题必须以科学事实、科学理论、技术原理等为依据,按客观规律办事,将选题置于当时的科技背景和社会发展时代之下,使之成为在科技上和实践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要持之有故、选之有理;同时,还要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进步、变化而对选择的课题及其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至少是局部调整和方案调整;否则,就会失去科学性而陷入没有应答域的假问题。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要求在主观方面,要分析科研力量的结构、各种人才的配置和研究人员的素质、能力、对科研课题的认识程度、研究兴趣等因素,要求科研人员务必具备科学判断科研形势和科学精神的能力和素质;在客观上,要充分考虑科研经费、实验设备、试验材料、情报资料、时间期限和外部环境、国家政策、学术交流等因素;如大的科研课题需要长期的努力,一时难以完成,可考虑分解为一系列小的子课题,分步分期实施完成或组织协调“发包”合作完成; 8 科学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科学的本质: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根据已知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即一整套的原理、定义、定律、公式等建立起来的探索未知世界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含义当作一个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含义之间的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科学的特征:1,客观真理性。科学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解释物质世界,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这是科学的根本属性。

2,可检验性。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所涉及的内容给予明确的解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科学实践既是检验科学知识的真理性标准,又是推动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科学的真理性正是由他所具备的可检验性加以保证的。

3,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系统化的知识,它将客观知识采用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了有机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成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依存、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