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0:1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标准(试行)

专业名称: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40301 课程名称:建筑材料与检测 课程代码:11B0111

所属学习领域:专业核心能力 课程性质(是否核心课程):否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 钢结构工程施工、建筑装饰施工

开设学期:1 学分学时数: 2学分 30学时 修(制)订人:于庆华 修(制)订日期:2016年2月16日 审 核 人: 审 核 日 期: 年 月 日 审 订 人: 审 订 日 期: 年 月 日

一、课程定位、课程目标及课程设计理念

(一) 课程定位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建筑材料的品种选择决定了建筑工程的功能,建筑材料的质量优劣关乎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所以建筑材料的认识和验收检验对建筑工程至关重要。

《建筑材料与检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领域的一门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先行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工程施工所涉及的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质、验收、保管以及质量标准、检测标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继续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如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施工、招投标与合同管理、钢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材料员、施工员、试验员、质检员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建筑材料市场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品种、性能;掌握建筑材料验收、存储、供应的基本知识;了解材料科学及新材料的发展方向。能够分析建筑材料市场信息,并进行材料的计划与采购;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能对进场材料、设备进行验收和抽样复检;能根据检测结果正确判断材料质量状况;能合理的保管和使用材料;能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以使学生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建筑材料(以水泥、混凝土、钢材、防水材料、墙体材料、绝热材料、装饰材料为主)的品种、规格、性能与应用;了解材料组成结构、外界因素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熟悉各种材料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现场验收基本知识;掌握不同材料取样复验规则与取样方法;熟悉材料的检验标准、检验方法,了解检测报告的形式、检测结果的判定;掌握不同材料的存储方法;了解材料科学及新材料的发展方向;熟悉建筑材料市场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工程及不同的工程环境,经济、合理地选择材料。

(2)能够进行常用建筑材料的取样送检,具备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能力,并能够准确判断其合格性。

(3)能够正确的对各种材料进行现场验收;

(4)能够对不同的材料进行合理储存、管理和使用建筑材料。

(5)能利用建筑材料的知识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促进绿色施工。 (6)能够利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查阅资料、文献,获得市场信息、分析市场信息,并进行材料的计划与采购;

(7)能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节能、节材。 3-3素质目标

(1)树立作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精神。选购材料时做到客观公正、诚实守法。

(2)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建筑材料试验结果实事求是,做到公正、诚实可信。

(3)培养与他人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与材料供应商、不同工种之间的交流合作;

(4)树立学生在施工中注重节材、节能、低碳环保、绿色施工的意识,培养开拓创新精神,积极推广新型建筑材料。

(三)课程设计理念

(1)强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本课程以知识、能力点培养为主,辅以必要的技能训练。在课程设计中,首先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群设计学习项目,体现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做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想。其次是引导学生树立协调、合作的观念和竞争意识,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利用在校学得的知识和经验,为提高材料管理效率、降低材料使用成本,节能、节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再次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运用学习迁移理论,科学选择教学媒介,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爱学、会学、会用,以全面强化职业能力培养实效。

(2)强调“校企深入合作”?

课程组主动自觉地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人才资源、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校企共同确定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共同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共同确定学习情境,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排序、教学方法的探讨及考核标准的制定。从而确保了课程整体设计更好地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到施工现场进行认识实习,在企业工作现场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专业教师和企业业务骨干共同完成在实习期间的教学任务。

(3)强调“以就业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