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1:13: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地理知识百科(三)

河流水文特征总体分析

分析要素: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能蕴藏量、汛期等 1、流量(米3/秒)--------反映水资源的多少 (1)流量的大小

总流量:河流主要补给形式;流域面积的大小 分段流量:上游来水;附近支流汇入情况;其他因素 (2)流量的变化

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季节变化、日变化 2、水位(米)变化

流量的大小----决定于河流的补给类型。分布在润湿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分布在干旱地区、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变化决定 ;

其他因素:人类活动

3、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 (气候) 4、有无结冰期 影响因素:气温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形成的条件

有结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

凌汛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5、水能蕴藏量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

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 6、含沙量(克/米3)

(1)河流总体含沙量大小:下垫面、地形、土质状况、植被状况人类活动 (2)某一河段:流速、人类活动(水利工程) 7、航运价值:流量、地形、经济发展水平等 分析中国各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1、东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季节性结雪融水、夏汛-温带季风气候,大气降水) 含沙量少(森林茂密、地势起伏小)

结冰期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有凌汛现象

水位变化较小:河流补给多样 航运价值:季节性航运(夏季) 水能资源贫乏(地势落差小)

2、秦岭—淮河以北-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水位变化大:补给主要是7、8月的降水 汛期较短,季节变较大:降水季节短

含沙量大:河流上、中游植被少,且流经疏松土质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结冰期较短:冬季较短

航运价值低:中、上游地势起伏大,下游地势平坦,但泥沙淤积严重,加之水量小 水能资源:中上游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相对丰富,形成梯级开发 3、秦-淮以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雨季长,流域面积广)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高: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水量大)

水能资源丰富:中上游水能资源较为丰富(水量大、落差大) 4、西南地区河流水文特征

水量丰富:流经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区 水位变化小:降水的季节长

汛期较长,季节变较小:降水多,且季节长 含沙量小:植被保护较好 结冰期无:冬季气温在0℃以上 航运价值低:山高谷深,多峡谷

水能资源丰富:落差大,多峡谷,水量丰富 5、西北地区河流(多内流河)水文特征

流量小: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

水位季节变化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受气温影响较大,多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断流)或时令河 汛期:短(夏汛)

航运价值和水能价值都较低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例3:松花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参考答案:

流量较大(水量丰富);有两个(或春夏)汛期;含沙量小;有结冰期(或结冰期较长)。

答案分析:

前面所列的河流水文特征描述要点只是一个大致方向,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如该参考答案中突出松花江有两个汛

世界上的大河

2

(流域面积在20万km以上者,[ ]内为别名) 名 称 亚马孙河 马代腊河* 普鲁斯河* 雅普腊河* 兴古河* 扎伊尔河 开赛 河* 密西西比河 密苏里河* 阿肯色河* 俄亥俄河* 拉普拉塔河 巴拉那河 巴拉圭河* 皮克马约河* 萨拉多河* 乌拉圭河* 尼罗河 青尼罗河* 白尼罗河* 鄂毕河 额尔齐斯河* 叶尼塞河 通古斯卡河* 勒拿河 维柳伊河* 阿尔丹* 尼日尔河 流域面积10km 70500 36900 32480 31040 30070 29479 25915 23837 20920 22长度km 6480 3230 3210 2200 2100 4370 2150 入海口 (国名·海洋名) 巴西·大西洋 扎伊尔·大西洋 3780① 美国·墨西哥湾 3970 2330 2090 300±② 阿根廷·乌拉圭·大西洋 4500 2550 2000 2000 1500 (巴拉那河支流) (巴拉圭河支流) (巴拉那河支流) 6690③ 埃及·地中海 2030 1930 3680④ 苏联·鄂毕湾 4250 4130 2250 4270 2440 2240 4180 苏联·北极海 苏联·北极海 尼日尔·几内亚湾

黑龙江 松花江* 长江 汉江* 20515 17750 4350 1960 5530 1690 2900 2510 4240 3690 2030 2740 3060 2590 2740 1940 2090 4670 2900 2060 3700 1400 2860 苏联·鞑靼海峡 中国·东海 孟加拉·孟加拉湾 加拿大·北极海 莫桑比克·莫桑比克湾 加拿大·圣劳伦斯湾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湾 加拿大·温尼伯湖 南非·大西洋 中国·渤海 巴基斯坦·阿拉伯海 委内瑞拉·大西洋 美国·白令海峡 乍得·乍得湖 罗马尼亚·黑海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17300 布拉马普特拉河* 恒河* 马更些河 伏尔加河 卡马河* 赞比西河 圣劳伦斯河 墨累河 达令河* 萨斯喀切温河 奥兰治河 黄河 印度河 奥里诺科河 育空河 沙里河 多瑙河 16680 14200 13300 12480 10806 10800 10200 9800 9600 9440 9000 8800 8170 地理区位因素复习归纳

“区位”这一部分内容,有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旅游等区位的分析与选择,构成了人文地理部分的主要内容,在高考地理试卷中占分量较大,又是新增内容,已经为命题者所青睐,是“重点内容重点考,重点内容年年考”,但考查重心,每年都有一些变换,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归纳出一些共性供大家参考。 一、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由地图判读出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 数量:地广人稀土地广阔,土地租金低。

气候:由地图判读出是×气候,(雨热同期、光热水组合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小)。 水源:临近水源(河流或冰川融水区、地下水、降水),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土壤:是×土壤,土壤肥沃深厚或土壤较肥沃。 2.人文因素

市场:该地区人口稠密或工矿业发达或城市较多,市场广阔(对商品农业影响大)。

交通:临近河或湖,水陆(海陆)交通便利或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对商品农业影响

大)。

政策:国家政策的支持(扶持、鼓励、国家惠农政策)。 科技:科技水平高或科技发达。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劳动力廉价。

工业基础:工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为农业生产提供先进机械,农药、化肥。 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热量、光照、水源、土壤肥力等不足,酸碱度偏高。

二、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 2.经济因素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技术:科教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 3.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鼓励,国家政策变化(解决就业的工厂设在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进行的西部大开发)。 国防安全:某时期国防需要。

个人行为(或偏好):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工业惯性:考虑搬迁费用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4.环境因素

风向: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地带,或者在与季风风向垂直的两侧选择厂址,多风向区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水源: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区;自来水厂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距离居民区、农田的远近:占地面积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的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或郊外 。

生态环境:工业布局应远离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三、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一)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出地形,平坦开阔 。

气候:由题设得出是什么气候,总结出降水适度,气温适中。 河流:由地图判读出临河,①运输功能:河流交汇点、过河点、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交通便利;②供水功能: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或丰富。 2.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资源:判读图中某地是否有某种自然资源或临近某种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