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0: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交通:由地图判读图中某地是否临铁路、公路或高速公路、港口或码头、以及多种交通方式的交汇处,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本地农业基础雄厚。

其他因素:①是否是政治、宗教、军事中心;②是否是旅游、科技中心(新因素)。

(二)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四、交通线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

①平原:限制少,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②山地: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地质复杂的地区(隧道避开断层,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减少桥梁总长度、投资、施工量。

气候:注意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冻土、积雪的深度,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度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2.经济因素

⑴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⑵铁路、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减轻对市内交通的影响)。

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3.社会因素

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或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②促进资源的开发、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③国境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有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发展边境贸易)。 五、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无结冰或结冰期短。

港湾:避风浪、背风地带。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平原或三角洲──地形平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有较大的抛锚空间。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依托城市:以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 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②地形平坦面积较大;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少大风、少暴雨天气日数,大气能见度好。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且要有快速便利交通干线与市内连接。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四)城市交通的规划:

①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②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

③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 ④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六、水电站的区位分析

水量:与气候、干湿地区、河流的补给、流域面积或集水区域有关(由河流的位置判读)。 落差:与穿越等高线有关或位于阶梯过渡处。

具体开发:与地质、地貌(地形图上一般要为峡谷,为了减少投资和工程量;地基要稳、坚实,少地质灾害;与水库选址相同)有关。 七、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原因:峡谷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盆地、洼地地形建水库库容量大。

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原因:防止漏水,防止诱发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没良田和村庄、城镇。 八、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分析 1.自然因素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好,便于对卫星跟踪观察。

初速度:地球自转的速度──纬度低,初速度大(如建设中海南卫星发射场);纬度高,初速度小。 同一纬度,地势高,初速度大,初速度大有利于获得较大发射初速度(也与可节省能源)。

地形:地形开阔,便于对卫星的跟踪观察。 能源:向东发射,节约能源。 2.人文因素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交通便利:我国的四个航天基地都便利。 国防安全:如西昌最突出。 航天工业基础较好:如太原。

九、卫星着陆基地的区位分析

气象条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好,便于对航天器的跟踪观察。 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少河流峡谷,有利于航天器或航天员的安全和便于目标搜寻。 人口密度:地广人稀或人烟稀少,不干扰居民生活。 十、发展海洋水产业的区位分析

1.大陆架宽、水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 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

3.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或冬季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 十一、旅游业区位分析:

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从三要素去分析,有利于增强记忆): 1.旅游者:主体,相当于市场(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 2.旅游资源:客体

A.旅游资源的质量、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旅游资源的质量高、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好)。

B.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大或小)(即旅游资源与旅游者之间的距离)。 C.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 (容人量)大或小。 3.旅游业:媒介

A.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

B.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和数量。 十二、商业区位分析

1、 商业从事商品流通或提供劳务服务,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活动。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范围、人口密度、消费水平)。

2、 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

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CBD),商业活动范围大── 一般以零售为主。消费人群:多。

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 一般以批发为主。 ②商业小区:便民最优──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消费人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