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原理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3:25: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的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哲学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第一性)的问题

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维②唯心主义:思维决定存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①可知论:思维能认识存在 ②不可知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四、唯心主义及其形态: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当成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万物皆备于我;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

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代表观点:理生万物;上帝创造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五、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哲学反作用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直接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哲 学 原 理 归 纳

一、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一)辨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搞清楚这一方法论的3W)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二)认识论部分 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原理 〖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2.“认识反作用实践”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和谬误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要求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 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补充联系的含义)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这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方法论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有条件性”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 5.“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注意补充:相互区别、相互依存、影响、转化)

〖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1〗: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