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课程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0:00: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学习材料: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课 时 数:51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一、 课程目标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其培养目标: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根据2011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确定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内容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三个单元。其课程内容如下:

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数(一)、认识物体、分与合、加法和减法、统计、认数(二)、认识钟表、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有趣的拼塔和丰收的果园。)

教学进度如下: 周次 1 2 数一数 比一比 三、分一分 四、认位置 3--5 五、认数(一) 六、认识物体 有趣的拼塔 七、分与合 八、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 课时 1 1 1 1 5 2 1 6 16 5 5 6-- 7 8--13 13 14 14--15 16 16--18 19 丰收的果园 九、统计 十、认数(二) 十一、认识钟表 十二、加法 十三、期末复习 1 1 5 1 5 4 三、课程实施

(一)教学方式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四、课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