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河北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课时2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2:15: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课时2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河北8年中考命题规律

考查知识点及内容 分值 评价实验方案能否得到正确结2016 选择 14 2 果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判2015 选择 5 2 断实验方案能否达到目的 2014 选择 5 判断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2 设计实验证明黑褐色物质中含2012 实验探究 35(拓展) 1 有铁单质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2011 实验探究 35(拓展) 2 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2009 实验探究 37(设计) 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1 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价,分值为1~2分,在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查居多,预计2017年仍在选择题中与其他知识点配合进行综合考查的可能性很大。

河北8年中考真题演练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015河北中考5题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C ) A.用Na2SO4除去NaCl中的BaCl2 B.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和羊毛绒 C.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D.用水鉴别NH4NO3和NaOH固体

2.(2016河北中考14题2分)如图所示实验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B )

年份 题型 题号

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3.(2015河北中考5题2分)下列所示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1

A.鉴别碳酸钠和,) 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氢气中,) 的氯化氢气体

,

C.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 ,

D.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中考考点清单

实验方案的设计

1.设计原则

(1)科学性:实验原理准确、实验流程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避免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害性的物质接触。若无法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

(3)可行性:条件允许,实验效果要明显,操作简单,设计的实验方案切实可行。 (4)简约性:步骤少、时间短、效果好。 2.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1)目的明确: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的已知信息。

(2)选择仪器药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组合实验装置性能安全可靠,易于操作,实验现象明显。

(3)设计实验步骤:设计步骤,思路清晰,步骤尽可能的少。

(4)记录现象和数据:全面、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根据记录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经过分析、计算、推理和理论论证,得出结论。

3.设计实验的几种方法 (1)对比实验设计

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中的一种基本方法。目的是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2)控制变量法实验设计

某一问题,常受多个变量因素的制约,为了研究其中某一个因素对问题产生的影响,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变量因素逐个进行实验。综合各个变量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判断。

(3)对比实验法和控制变量法同时应用

对同一个问题研究既用对比实验法又用控制变量法。如课本上燃烧条件的实验设计,既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对比法。

实验方案的评价

1.评价要求

2

(1)实验方案理论上科学合理具有严密性。 (2)在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易解。

(3)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节约试剂,节约能源,无仪器损坏,成本低。 (4)从环境角度考虑,对环境无污染。 2.评价细节

(1)实验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设计脉络是否严密,无漏洞。

(2)可行性:①原理是否正确,可解;②实验步骤是否简单科学易解;③实验现象是否明显,实验结果是否与实验目的一致。

(3)实验成本:①是否从节约角度使用仪器和药品、药品的利用率是否较高;②实验中是否有节能措施。

(4)实验绿色化:①是否使用安全易得,对人体无伤害的试剂;②实验过程中是否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中考重难点突破

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1】(2015赤峰中考)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编号 A B 实验 设计 实验 目的 编号 探究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C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D 实验 设计 实验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探究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目的 【解析】将NaCl(同质量)放入同体积的水和汽油中溶解,能够比较得出NaCl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A能达到实验目的。白磷和红磷同时放在铜片上,同时与空气(氧气)接触,接触的铜片温度也相同(控制变量相同),即要控制两个变量相同,通过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现象的对比,得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结论。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而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它们所处的温度基本相同,通过对比得出燃烧需跟氧气接触的结论。归纳:不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从而得到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本题可燃物为红磷和白磷);②可燃物跟氧气接触;③可燃物温度

3

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B能达到实验目的。特别提醒:本题既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又利用了对比法。铁钉放在蒸馏水中和被油覆盖的蒸馏水中,前者能与空气(氧气)接触,后者不能与氧气接触,通过实验对比,说明铁在有水(相同条件)而无氧气(后者)的条件下,不生锈,本实验不能验证,有氧气接触而无水接触的情况下能不能生锈呢?实验设计不严密、不合理,C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O2通入盛有2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盛有20 mL水中,(因为水也能与CO2反应,同时NaOH溶液中也有水)通过实验对比,盛有20 mLNaOH溶液的塑料瓶变瘪的程度要大于盛有20 mL水的塑料瓶。在有水相同的条件下,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D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C

1.(2016东营中考)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D )

实验方案的评价

【例2】(2016长春中考)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结论:铁生锈是铁与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3)实验三,在B试管加入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证明温度和固体颗粒大小都是影响冰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解析】实验一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从而达到探究燃烧的条件的目的;实验二,设计控制条件法,再对比: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跟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很短时间内生锈(1周时间),第二支试管铁钉跟水接触,而不与氧气接触,铁钉不生锈,第三支试管铁钉跟氧气接触而不跟水接触,铁不生锈,从而得到铁生锈是铁与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验三,第一支试管与第三支对比,第三支试管中的粉末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