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8:17: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芦花荡》精品教案 新人教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情节,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2、学习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初步感知人物的形象,体会“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4、体验孙犁小说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讲解,辅导完成课堂练习。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主人公自尊、自信、勇敢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富于特色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教学难点

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及典型意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但在这个世界上,战争却时有发生。于是,热爱和平的人民积极投身战斗,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乐章。电视剧《小兵张嘎》就是一例。在嘎子的故乡——白洋淀,这样的人物更是层出不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神奇的老英雄。 二、认识作者

孙犁——现、当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此外还出版了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叙事诗集、通讯报告集、散文集、论文集、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有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不久便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这个流派被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

“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划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三、文体知识: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虚构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3、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4、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5、小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烘托人物心情,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四、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河北宛平卢沟桥制造事端。中国守军奋起抵抗的作战。亦称“七七”抗战、“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声讨日本侵略军。“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揭开了中国人民伟大的全面抗日民族战争……本文写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1945年8月)。 五、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提防dī 竹篙gāo 苇塘wěi 疟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āo he 一梭机枪suō 蹿cuān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飒sà 转弯抹角mò 2、释词

诗情画意:富有诗和画的意境。 自如:活动或操作不受阻碍。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 胆寒:害怕。 阴森:阴沉,害怕。 提防:小心防备。 尖利:尖锐;锐利。 能耐:技能,本领。 悠闲:闲适自得。 央告:央求。 阴惨:阴沉暗淡。

水淋淋:形容物体上水往下滴的样子。

转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