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六大流派综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6:39:2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格心理学论文

——六大流派综述

第一大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提出,是一种影响深远的经典学说。其人格理论主要有脑解剖模型、结构模型、本能论、防御机制、发展的心理性欲阶段和了解无意识的方法等。 弗洛伊德早期把人格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三个部分,他把这种划分称为脑解剖模型,心理活动的主体是无意识。后来,他又提出了结构模型,即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补充、相互对立。人类行为受驱力或称本能的强大内部力量驱使,本能分为力比多和塔纳托斯(死的本能),两者相互交织,共同驱动行为。

自我经常会将不符合社会期望的无意识内容控制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防御机制就是“自我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包括压抑、升华、移置、否认、反向作用、合理化、投射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形成是在生命早期。他把早期发展以动情区为标志划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口唇期(0~18个月)、肛门期(18个月~3岁)、性器期(3~6岁)、潜伏期(6岁~青春期)、生殖期(进入青春期后)。在经历每个发展阶段如果形成了固着,成人后就会具有相应的人格特征。

无意识是人类心理中的主要部分,了解无意识的方法主要有梦、投射测验、自由联想、口误、催眠、意外行为、象征性为等等。

弗洛伊德第一个概述并提出了心理治疗体系,即精神分析。“其目的是将重要的无意识东西带入意识,并在意识中用理性的方式加以考察”。移情和反移情是重要概念。精神分析师经常使用投射测验来考察无意识,常用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痛觉测验和画人测验等。对投射测验的主要批评是其信度和效度过低,但如果使用正确,投射测验会带来很好的启发。

“新精神分析主要应该被看做在总的精神分析方法内关于人格的不同观点”。新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有阿德勒、荣格、埃里克森、霍尼、沙利文及弗洛姆。

阿德勒提出需求优越、克服自卑的概念,认为这是人类的主要动机,人人都有一种内在驱力以摆脱源于婴儿期的无助感。父母的溺爱和忽略会导致人格问题。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有作用,中间儿是最能取得成就和最少出现心理失调的。

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从我们的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重要的原始意象有女性原始意象、男性原始意象、阴影、自我等。 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霍尼认为男女人格差异主要是由社会影响产生,反对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中对本能的过分强调。她对精神分析法有两个重要贡献:关于神经症的看法及女性心理学。 沙利文提出了人格意象概念,并强调了青春期的重要性。

弗洛姆表现出对精神分析和社会主义理论的混合。他认为自由给人们带来痛苦和焦虑,逃避自由的手段有权威主义、破坏和自动舒适装置三种,而弗洛姆推崇的是了解自己、拥抱自由。

与弗洛伊德对宗教的强烈批评不同,荣格用上帝的原始意象概念解释人类对宗教的需要,并认为现代心理治疗可以取代宗教的作用;而弗洛姆认为对宗教的需要产生于逃避自由的需求。

新精神分析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纠正了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并提出了许多重要概念,对后来的人格研究方法有重要影响。

第二大流派:特质学流派

特质心理学家假定,人格特征具有在时间上和跨情境的稳定性。“特质研究者通常没兴趣预测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行为。相反,他们想要预测那些得分处在特质连续体上某一范围内的人有什么样的典型行为表现”。特质研究者通常不注重查明行为机制,更关注描述人格和预测行为。重要的特质理论家有高尔顿?奥尔波特、莫雷和卡特尔。

高尔顿?奥尔波特是第一个公认的特质理论家,他提出了共通特质研究法和个人特质研究法,提出了核心特质和次级特质的概念,以及机能自主性和本体性。莫雷的工作重点是了解“心因性需要”,这是人格的基本要素。卡特尔使用因素分析法,致力于确定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有多少种;近期的研究支持人格有五个基本维度(“大五”理论)。

对特质流派的批评者认为特质测量不能够很好地预测行为,且没有证据支持跨情境的一致性。而人格特质的辩护者认为只要特质与行为能够得到准确测量,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关系,另外,他们认为“由特质所解释的行为编译的数量是相当可观和重要的”。

第三大流派:生物学流派

汉斯·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以因素分析方法和传统的实验心理学方法相结合长期研究人格问题,并把研究兴趣从特质转向维度,从而确定了自己的人格理论。他反对把人格定义抽象化,认为“人格是生命体实际表现出来的行为的模式的总和”,这种行为模式的总和

包括认知(智力)、意动(性格)、情感(气质)和躯体(体质)四个主要方面。后来他又强调人格具有稳定持久性。

汉斯·艾森克是用生物学方法来研究人格的早期提倡者,他认为,可以在三个基本维度上给人划分人格,称为内外向型、神经质和精神质。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对刺激更敏感。

一个著名的气质模型确定了三种气质维度:情绪型、活动型、交际型。心理学家认为气质主要是遗传来的,这些遗传倾向与经验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成年人的人格气质。

理论家指出焦虑来自于社会拒绝。他们认为,由于独居降低了种族生存和繁衍的可能性,因此焦虑帮助了种族的生存。

气质研究对教育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者们使用了脑电图数据来测查个体在情绪上的差异。一些研究者发现,大脑两半球活动的几率的差异是遗传来的,这种差异使人们在体验消极或积极情绪的容易度上有所不同。

一种肯定生物学流派的观点认为,它把人格心理学与生物学原则联系在一起。另外,这一流派的研究查明,关于人格发展的“白板”说模式在实践中有局限性。生物学流派的第三个优势是它非常强调实验研究。

第四大流派:人本主义流派

目前对于人本主义的范畴没有明确的标准,但一般认为人本主义有四个核心内容:强调人的责任;强调“此时此地“;从现象学角度看个体;强调人的成长。

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满足于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达到这一目标的人被称为心理和谐的人。当遇到与自我知觉不一致的信息时会产生焦虑,人们往往采用扭曲和否认的方法来降低焦虑。跟据罗杰斯的观点,“我们需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接受我们人格中的所有方面”。

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还发现,自我实现这具有一些典型特征如高峰体验。 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是对心理学的一大贡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用来解决工作满意度问题。

第五大流派: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流派

华生在20世纪早期创立了行为主义,他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预测、可人工控制的外显行为。行为主义者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来解释行为,人格是一个人的条

件反射经验所导致的结果。

斯金纳把自己的行为主义标榜为激进行为主义,偏好可观察的外在事件,拒绝使用像焦虑这样的内部状态来解释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者把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扩充。洛特用人的期望和对强化的评价来预言在许多可选择的行为中,哪个行为会被激发。班杜拉认为内部状态、环境和行为三者相互作用,人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思维是有目的的并定向于未来,人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但人是否会表现出通过这种学习获得的行为,取决于对奖励或惩罚的预期。

行为矫正疗法以条件反射为原理。有些疗法如系统脱敏以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代币制等疗法以操作条件反射为原理。班杜拉提出,在心里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很重要。 对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既有肯定也有批评。肯定在于其实验基础和由其产生的心理治疗程序,批评包括它对自由意志和遗传因素的忽视,以及行为主义治疗师把患者的问题归结为可观察的行为。

第六大流派:认知心理学流派

认知人格理论认为,每个人人格的不同是由人们信息加工的方式不同引起的。 乔治?凯利是个人建构理论的早期开创者。他认为,人有着去认识世界的本能。他把人比喻为科学家,总是力求更好预测将要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他把这一过程中使用的认知结构成为个人建构。凯利还认为,心理问题源于焦虑,焦虑是由人们不能预测事件引起的。 认知心理学家描述了几种认知结构以解释个体差异和个体内部信息加工过程。图示是用来帮助我们知觉、组织和储存信息的认知结构。

最重要的认知结构师有关我们自己的认知表征,这一领域的许多研究都与自我图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当某一信息与我们自己有管事,我们能更容易地知觉到或回忆出。有关未来自我的认知表征会影响人的行为。但是不同自我概念如出现差异会导致消极情绪。 阿尔伯特?艾利斯是从认知角度对心理治疗进行探讨的早期倡导者。他认为,当人们使用非理性观念时就会出现情绪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就是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自己用了什么样的非理性观念并用合理的管娘取代之。在自我指导训练中,来访者学会用更恰当更积极的内心独白取代原来消极的。

凯利用行为项目网技术来测量人们在建构方面的差异。

认知流派对人格探讨的贡献之一就是其强有力的实验背景。其主要问题在于,认知心理

学家使用的概念都比较模糊,另一个问题在于,是否有必要总是用认知去解释行为。认知学派没有一个概括的模型吧所有研究工作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