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十二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7:19: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德阳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我市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卫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卫生事业现状

(一)“十一五”的主要成就

1.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至2010年末,全市人均寿命74.86岁,比2005年增加1.0岁。孕产妇死亡率由2005年的44.6/10万下降到28.91/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05年的10.65‰下降到5.81‰,连续五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均位于全省前列。

2.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截止2010年,全市注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732个,共有卫生人员16721人,病床14144张,医疗设备总值47169万元。每千人口拥有卫技人员3.58人、执业(助理)医师1.69人、注册护士1.14人、床位3.64张,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与2005年比较,卫生人员增加5504人,病床

增加3841张,每千人拥有病床数增加0.99张,设备总值增加21017万元。

3.公共卫生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建成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卫生执法监督网络以及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经受住了 2008年“5.12”特大地震和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严峻考验。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261.1∕10万以下。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93.48%。儿童免疫规划接种率92%以上。全市建成6所妇幼保健院,组建了市妇幼保健指导中心,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妇幼卫生主要指标有效改善,妇幼保健“一卡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5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2.27%,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9.33%。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构建了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全市餐饮业食品安全总体上处于安全、稳定、有序、可控状态。

4.农村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全市183个镇乡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被纳入灾后重建项目规划,总投资24.2948亿元。投入培训经费500余万元,农村卫生人员10000余人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为全市3600余名乡村医生颁发了全国网上统一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证》。创建标准化乡镇卫生院46所、规范化村卫生站584所。

5.社区卫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全市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达85%以上,初步形成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就医格局。 6.卫生科教工作不断加强。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5项,市级科研项目48项,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开发、推广与应用先进适用的优秀科技成果及新技术68项。

7.中医药事业持续稳步发展。全市乡镇卫生院设臵中医科室的比列达99%,村卫生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比列达83.8%,全市农村中医药服务量达40.6%,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臵了中医科室,92.9%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新增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单位2个;新培育省级重点中医专科1个,市级重点中医专科(专病)6个;省级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市级中医药服务示范单位106个;省级名中医2人,市级名中医19人。

8.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明显。评选了“十佳医生”、“十佳护士”、“十大名中医”、“十大名老中医”、“农村卫生拔尖人才”、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及个人等并进行表彰和宣传;创办了《德阳卫生》杂志,完成了《德阳卫生志》和《德阳抗震救灾志.医疗防疫篇》

的编写;市卫生系统创建并巩固了全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系统荣誉,所辖六县(市、区)卫生系统全部为县级文明行业,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全部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9.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局良好。先后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阳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工作方案(2009-2011年)》、《德阳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暂行办法》等配套文件,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医改五项重点工作进展顺利。

(二)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

1.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卫生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品质、提高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医疗卫生服务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事业必须加快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就医方式和疾病防治模式,满足人们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卫生灾后恢复重建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间紧任务重。全面完成卫生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时间紧迫,责任重大。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财政大量的投入,不仅给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和考验,同时也为医改任务顺利完成提出了挑战。

3.公共卫生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从2003年非典疫情发生以来,禽流感、手足口病、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等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连年不断,对卫生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多。职业病防治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城市人口增速加快、病媒生物孳生点增多,增加了城市爱国卫生工作的难度这些都对公共卫生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卫生行业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虽然我市卫生事业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比较落后;城乡卫生工作发展不平衡;医疗服务监管力量不足,医疗安全还存在隐患,医患矛盾还比较突出;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还不高,服务功能不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急需进一步加强。此外,卫生文化与行风建设也依然是卫生工作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