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普通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2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8:4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细胞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大小如何?

细菌形态:主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在多数情况下,细胞的形状和排列方式是各种微生物的特征,他们与环境因素有关。

球菌:球状的细菌,根据分裂方向及随后的排列方式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杆状:杆状的细菌,细胞外形较球菌复杂,常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梭杆状、分枝状、螺杆状和弯月状等。

螺旋菌:螺旋状的细菌,螺旋不足一环为弧菌,满2~6环为螺菌,超过6环为螺旋体。 细胞大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度量单位是微米。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来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球菌大小用直径表示,杆菌和螺旋菌用宽X长表示。一般球菌大小0.2~1um,杆菌为(0.5~1.0)umX(1.0X3.0)um。 2、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区别是什么?

多细胞生物由多个、分化的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单细胞生物只有一个细胞。

3、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有哪些?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在结构和用途上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常用碱性染料而不是碱性染料对细菌细胞进行染色?

1.简单染色法,常用碱性染料如美蓝等进行简单染色; 2.革兰氏染色法,主要包括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脱色以及番红复染四个过程; 3.瑞氏染色法,瑞氏染料溶剂主要是由伊红美蓝组成; 4.吉姆萨染色法,吉姆萨染色原理与结果和瑞特染色法基本相同;6.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微生物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借助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作用而进行的。物理因素如细胞及细胞物质对染料的毛细现象、渗透、吸附作用等。化学因素则是根据细胞物质和染料的不同性质而发生地各种化学反应。酸性物质对于碱性染料较易吸附,且吸附作用稳固;同样,碱性物质对酸性染料较易于吸附。如酸性物质细胞核对于碱性染料就有化学亲和力,易于吸附。但是,要使酸性物质染上酸性材料,必须把它们的物理形式加以改变(如改变pH值),才利于吸附作用的发生。相反,碱性物质(如细胞质)通常仅能染上酸性染料,若把它们变为适宜的物理形式,也同样能与碱性染料发生吸附作用。

细菌的等电点较低,pH值大约在2—5之间,故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菌体蛋白质电离后带阴电荷;而碱性染料电离时染料离子带阳电。因此,带阴电的细菌常和带阳电的碱性染料进行结合。所以,在细菌学上常用碱性染料进行染色。 4、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的关系是什么?

细菌如果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染色时,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呈紫色,这就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5、革兰氏染色的要点是什么?在革兰氏染色法中哪一个步骤可以省略而不会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的正确区分产生影响? 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是: 1)涂片固定. 2)草酸铵结晶紫染1分钟. 3)自来水冲洗. 4)加碘液覆盖涂面染约1分钟. 5)水洗,用吸水纸吸去水分. 6)加95%酒精数滴,并轻轻摇动进行脱色,20秒后水洗,吸去水分. 7)蕃红染色液(稀)染2分钟后,自来水冲洗.干燥,镜检. 结果

染色结果革兰氏阳性菌都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都呈红色.

1.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如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

2.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用水冲洗后,应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染色液被稀释而影响染色效果.

3.选用幼龄的细菌.若菌龄太老,由于菌体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或丙酮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被褪色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被褪色而呈无色。最后一步用番红染液复染,是为了让结果更清楚。 6、 化学组成 结构要点 主要生理功能 细胞壁 肽聚糖 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 1、 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 2、 屏障保护功能,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 3、 鞭毛着生、运动等所必需 4、 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对抗生素及噬菌体敏感性。 1、 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明薄膜 2、 屏障作用,维持渗透压 3、 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重要场所 4、 细胞产能的重要场所 5、 鞭毛着生和旋转运动的功能部位 6、 膜上有些蛋白受体与趋化性有关 着生部位在浅层或深层,前者与分泌胞外酶有关,后者与DNA复制有关 细胞膜 单位膜、紧靠细胞壁内侧,包裹着细胞质的一层薄膜,柔软而富有弹性,可用中性、碱性染料染色。 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充满层状或管状泡囊。 间体 蛋白质、磷脂及少量糖类 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糖和无机盐。 蛋白质、rRNA 环状DNA 中央部分有少量RNA和蛋白质与之结合 细胞质 细胞膜包围 1、 细胞内在环境、含有各种酶系统 核区以外的一切半2、 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透明、胶状体、颗粒3、 易被碱性染料染色 状物质总称。不流动 70s核糖体,由30s和50s俩个亚基组成 无核膜结构 无固定形态 原始细胞核,一个很长的闭合环状双链分子经过反复折叠形成高度缠绕的致密结构-超螺旋。 1、 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2、 链霉素作用于30s亚基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2 储存、传递、调控遗传信息 核糖体 核区 7、荚膜和黏液层区别是什么?荚膜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荚膜:有明显的外缘和一定形状,较紧密地结合在细胞壁外。

黏液层:量大而且与细胞表面结合比较疏松,容易变形,常扩散到培养基中,在液体培养基中会增加溶液的黏度。

? 保护作用:免受干旱,抵御吞噬,防止噬菌体吸附和裂解。

? 附着和致病功能:糖被为主要表面抗原,是某些致病菌毒力因子,某些病原菌的黏附因

子。

? 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保护细菌免受重金属离子的毒害。 ? 储藏养分:糖被是聚合物,也是细菌的一种储藏性物质。、 ? 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8、细菌在什么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哪些特点? ? 产芽孢细菌通常在必需养料(碳源和/或氮源)耗尽停止生长是形成芽孢。 ? 芽孢外壁: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组成,是芽孢的保护层。

? 芽孢衣:一层或几层,主要为蛋白质,大多为角蛋白,芽孢衣非常致密,通透性差,能

抗酶和化学物质的透入。

? 皮层:很厚约占芽孢总体的一般主要由芽孢特有的肽聚糖组成,还含有一种芽孢特有的

化学物质吡啶二羧酸(DPA)以及大量Ca2+,两者结合成吡啶二羧酸钙(DPA-Ca),他们赋予芽孢异常的抗热性。皮层渗透压很高;

? 芽孢核心:由芽孢壁、芽孢膜、芽孢质和芽孢核区组成,内含核糖体与DNA,含水极

低。

9、为什么芽孢对干燥、热、辐射及化学物质有较强的抗性?

因为芽孢的含水率低、芽孢壁厚而致密,分三层、含有耐热性酶、还富含大量特殊的吡啶二羧酸钙和带有二硫键的蛋白质。

10、细菌的鞭毛和性毛在结构上和功能上有什么区别?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长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

鞭毛结构:细菌鞭毛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还含有少量的多糖、脂类和核酸等,这种蛋白质称为鞭毛蛋白。由鞭毛丝、鞭毛钩、基体3部分组成。 鞭毛的功能是运动,是原核生物实现趋性的最有效方式。

只存在于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细菌的雄株的表面,结构和菌毛毛相似,但数目较少、较长、较宽。决定产生性毛的基因位于接合型质粒的转移功能区中。抗药性和毒力因子等遗传特性可通过此种方式转移。性毛还是一些噬菌体的特异吸附位点。某些致病菌通过性毛附于人体组织上。

11、为什么微生物的内含物往往在碳源、能源丰富,而氮源不足的情况下大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