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药物学考试重点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3:22: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三)临床应用:1.护肤养颜

2.治疗多种皮肤病 (高浓度):皮肤干燥症、老年性皮肤瘙痒症,鱼鳞病和掌跖角化症,脂溢性角化症,痤疮

3.皮肤外用药的赋形剂和助透剂 4.改善角质化(低浓度)

3、常量元素:钙、镁、钾、钠、磷、硫、氯等7种 微量元素:

锌——抗辐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防止脂质过氧化 铁——氧的携带者,血红蛋白

铜——促进血红蛋白生成,促进铁的吸收和作用 硒——抗癌矿物元素,抗氧化,增强免疫功能 碘——智力之花元素 锶、锰、铋、钼、钴

4、维生素类

5、生物制剂

(一)细胞因子——一类能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具有免疫调节和效应功能的蛋白质和小分子多肽。

1、干扰素: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能力。

药理作用:抗病毒,增强和调节免疫,抑制胶原蛋白合成 2、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药理作用:促进细胞增殖,延缓皮肤衰老;促进创口愈合;抗溃疡 3、白细胞介素:调节免疫,促进创面修复 4、转移因子

(二)核酸类:瘦素——肥胖基因的表达产物 (三)酶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活性蛋白酶,为氧自由基清

除剂。

辅酶Q10

(四)其他:骨胶原,胎盘提取液,透明质酸(HA),芦荟提取液

六、皮肤增白药和着色药

1、皮肤颜色由4种生物色素构成:红——红色的氧合血红蛋白 黄——黄色的胡萝卜素 蓝——蓝色的还氧血红蛋白 黑——褐色的黑素

分为固有皮肤颜色影响因素:皮肤黑素:黑素细胞数量相同,黑素体数量、大小形状、

分布、降解有关

皮肤血流颜色 皮肤组织学差异 胡萝卜素含量 可变皮肤颜色影响因素:紫外线照射 含疏基的化合物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内分泌因素:促黑素细胞激素,性激素

2、皮肤增白药:通过干扰黑素的生物合成,减轻皮肤色素沉着,增白皮肤。 (一)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

酚类:氢醌、氢醌单戊酸酯、熊果苷、N-乙酰-4-S半胱氨酸酚、

壬二酸药理作用:①皮肤增白作用

②抗恶性黑素瘤作用

③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 ④广谱抗菌作用

酪氨酸酶铜离子螯合剂:曲酸及其酯化物

阻止酪氨酸酶向前黑素体转移的药物:葡萄糖胺类 改变前黑素体超微结构药物:五癸烯酸

促进酪氨酸酶蛋白降解的药物:不饱和脂肪酸 竞争性酪氨酸酶抑制剂:氨甲环酸、氨甲苯酸 其他:光甘草定

(二)非酪氨酸酶抑制型皮肤增白药 抗氧化剂:维生素C

角质溶解剂:a-羟酸类、维A酸类、水杨酸 抑制黑素细胞增殖药:内皮素受体阻断剂 其他:过氧化氢、山梨酸钾

3、皮肤着色药:涂于皮肤后,在角质层产生颜色,治疗白斑,可增加美容效果。

(一)增加黑素形成药:补骨脂素及其衍生物、L-苯丙氨酸、凯林。米诺地尔、促黑素 (二)免疫调节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皮肤黑素细胞的保护。

环孢素、异丙肌苷、左旋咪唑

(三)纠正细胞内钙紊乱药:钙泊三醇

(四)减轻氧化应激药:假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钙 (五)其他:黑素前体物、氢醌单苯醚

七、延缓皮肤老化药 1、皮肤老化的表现 (一)临床表现:

①皮肤干燥、粗糙、脱屑,沟纹加深、松弛、弹性降低,皱纹增多。 ②皮肤晦暗、无光泽。

③老年白斑或褐色斑增加,且逐渐加重或明显,呈广泛性全身性分布。 ④皮肤表层血管日趋暴露、扩张。 ⑤眼睑下垂和黑眼袋。 (二)组织学变化:

表皮:轻度变薄,细胞大小不一,与真皮交接平坦。 角质层:通透性增加。

真皮:结缔组织减少,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纤维能力降低。

皮肤附属器:皮脂腺功能降低,毛囊数目逐渐减少,毛球部黑色素细胞逐渐减少到

最后产生白发。

2、皮肤老化的机制——内源性生理变化、外源性环境因素 角质层水合能力降低,皮肤表面水脂乳化物含量减少 真皮胶原纤维合成减少,弹力纤维变性

3、延缓皮肤老化药:一类可为皮肤提供适量的水分和油脂,以保持皮肤的水合状态和皮脂的完整性,并可通过改善皮肤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组织代谢和细胞新生,从而延缓皮肤老化的药物。

4、常用药物

(一)促进表皮细胞生长药物 表皮生长因子(EGF)

药理作用:1、延缓皮肤老化作用

2、改善皮肤颜色,使皮肤美白和红润的作用 3、抑制皮肤癌的作用 4、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5、减肥作用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药理作用:1、消除皮肤皱纹,使皮肤细嫩有光泽

2、改善皮肤颜色,使皮肤美白而红润

3、消除暗疮和黑斑,抵御生物病原体对皮肤的侵袭 4、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

水解蛋白

胶原蛋白药理作用:1、保湿作用

2、促进表皮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基底膜的形成 3、抗衰除皱

4、改善晦暗肤色美白肌肤 5、抗刺激

木瓜蛋白酶

(二)保湿剂

1.防止水分蒸发的保湿剂:脂类、脂肪酸类、油类 2.吸湿保湿剂:

神经酰胺药理作用:1、屏障功能

2、吸水与保湿功能 3、抗衰老作用 4、抗敏作用

5、对毛发的作用

透明质酸、黏多糖、芦荟提取液、甘油、山梨醇、聚乙二醇、吡咯烷酮羧酸钠、乳

酸钠

3.修复角质细胞的保湿剂:鲨烯

(三)改善微循环的药物:银杏叶提取物、蚯蚓提取物、红花油、白桑树精华 (四)化学剥脱术用药

机理:本类药物对表皮产生分解作用,使皮肤发生角质层分离和角蛋白凝固,表皮和真皮乳头不同程度坏死、剥脱,随之被新生表皮代替,从而达到改善皮肤颜色、光滑度和张力、祛除皱纹的作用。

药理作用:1.破坏表皮细胞,使蛋白质凝固溶解,引起皮肤炎症,诱发皮肤创伤的修

复过程;

2.促进表皮细胞分裂,使胶原纤维排列规则均一,改善变性的弹性纤维,减少皮肤皱纹;

3.抑制皮脂分泌,改善毛孔阻塞,淡化色素。

临床应用:1.防治皮肤老化

2.寻常型痤疮

3.黄褐斑、炎症后色素沉着 4.皮肤干燥症

常用药物:α-羟酸类、三氯醋酸、苯酚、间苯二酚

八、治疗痤疮药 1、痤疮的发病机制

(1)内分泌影响----皮脂分泌增多和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 (2)微生物的作用:痤疮丙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个人卫生、饮食习惯、情绪因素、不恰当使用化妆品等。

2、治疗痤疮的药物

(一)抗雄激素药:螺内酯、西咪替丁、丹参酮、雌性激素 (二)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药:维A酸类、a-羟酸类

(三)抗皮脂溢出药:硫酸锌、葡萄糖酸锌、甘草锌、疏氧吡啶锌、硫化硒 (四)抗微生物药:米诺环素、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过氧苯甲酰

九、减肥药

1、肥胖是指由于能量的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致使体内脂肪过多堆积而体重超过正常的一种疾病状态。 2、肥胖的判断

3.体脂百分率(F%)测定法

男性F值在15%~18%为正常,≥25%可诊断为肥胖 女性F值在20%~25%为正常,≥30%可诊断为肥胖 4.腰围(WC)和腰臀(WHR)比测量法 肥胖标准:男性 腰围 > 94cm

女性 腰围 > 80cm

腰臀比(W/H)=腰围(cm)/臀围(cm) 男性 > 0.95 肥胖

女性 > 0.8 肥胖

5.CT和MR测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