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9:25: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认为我们的感觉是外部世界的映象;承认客观真理;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都是一回事。
2、在认识真理的思想内容客观性的同时,还必须正确认识真理形式的主观性。
3、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 4、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5、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6、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7、价值评价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纯粹是一种没有任何客观标准的评价。 8、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四、材料题:
1.材料: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结合以上事实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动性。
2、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阐明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语)
3、阅读下面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阐明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语) 4、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全国军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在全世界华人和国际力量的关注和支援下,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请根据媒体对全国抗震救灾实际情况的报道,谈谈你对这次抗震救灾活动如何体现了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科学精神和
33
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的看法。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分析说明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
3、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第二章 参考答案(选择题) 一、单选题:
1B 2D 3A 4C 5B 6C 7A 8C 9B 10C 11C 12D 13D 14A 15D 16B 17D 18B 19A 20C 21C 22B 23D 24A 25D 26C 27A 28D 29D 30A 31C 32A 33A 34D 35D 36D 37D 38D 39C 40A 41B 42B 43D 44D 45C 46D 47D 48C 49C 50D 51B 52C 53B 54D 55D 56B 57A 58A 59A 60D 61A 62C 63A 64B 65C 66D 67D 二、多选题:
1ACDE 2DE 3ABE 4BCE 5ADE 6AC 7BC 8BC 9AD 10ABCDE 11AD 12AC 13CE 14ABCDE 15ABCDE 16BCDE 17AD 18BCE 19ABCD 20ABCD 21ABCE 22ABCDE 23ABCDE 24ABCDE 25ABCDE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选题:
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2、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是()
A先进的历史观和落后的历史观 B唯意志论和宿命论
C前进论和倒退论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3、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决定作用,这是() A唯意志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B宿命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C倒退论历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D唯心史观的两个主要缺陷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
34
意识。这是唯物史观对()
A哲学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B哲学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C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D世界观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 5、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三个
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方面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6、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人口增长是引起革命的根源
B人口增长是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贫困失业的根源 C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D人口因素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A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制度的差异
B地理环境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C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形态的变更
D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8、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 9、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 D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10、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的联系表现为() A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B群体意识是个体意识的总汇 C个人意识决定群体意识 D个人意识完全由群体意识决定
11、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表现为()
A社会心理发展为社会意识形式 B社会意识形式是社会心理的总汇
C社会意识形式以社会心理为基础并指导社会心理
D社会心理以社会意识形式为基础并指导社会意识形式 1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
A两者相互并存 B两者相互决定
C两者相互制约 D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作用于前者 13、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
A人们的社会心理 B前人留下的学说
C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D人类的社会实践 14、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
35
A客观反映 B真实反映 C社会反映 D主观反映
15、“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
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这段话说明社会意识是()
A 人们思维发展的产物 B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C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D人们社会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产物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1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能起促进作用是因为(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8、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中各种矛盾的精神武器,是()
A人类的智慧 B人类的文化 C人类的思想 D先进文化 19、生产力是指()
A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力量 B人们解决相互之间矛盾的实际力量 C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客观物质力量 D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总和 20、生产资料包括()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B生产工具和劳动者 C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 D一切劳动产品 2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主要是()
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的高低 B劳动产品质量的好坏 C劳动资料特别是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 D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22、“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
动资料生产。”这段话指出,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是() A生产工具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生产资料 2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最活跃的因素或主导因素是()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科学技术
24、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只有与劳动者的创造活动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自
身的生产力意义,才能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这说明() A劳动资料不能离开劳动者 B劳动对象不能离开劳动者
C生产资料不能离开劳动者 D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25、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到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中转化为()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