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3:18: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会计科目论文会计信息论文:会计准则内涵与会计科目设置
的协调统一
摘要: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设置会计科目。会计科目应能反映企业会计准则的内涵,满足企业管理的信息需求。现实工作中,会计科目的设置没能与会计要素建立强对应关系,协调性不足,属性划分不清楚。规范会计科目内容,增强会计科目的信息含量,是会计准则修订应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会计科目;属性;会计信息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确定的要素名称,是企业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全面性和准确性。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对企业会计科目设置进行了示范性规定,并给出了应用范例。但在会计实践中,这套会计科目体系从设置到应用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对我国会计科目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所帮助。
一、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科目由财政部以法规的方式颁发,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框架下,自主确定本单位的会计科目组成。不论是国家规范,还是企业应用,在设置会计科目时,都应遵循下列原则要求。
1、会计科目设置要反映会计准则内涵
会计准则的思想是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加以应用和贯彻落实的。会计要素的分类决定了会计科目的类别,会计要素的确认决定了会计科目的名称,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决定了会计科目的价值变动,会计观念的改变决定了会计科目设置内容的变化。简言之,会计准则的一切内容都会体现在会计科目中,两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两者具有高度的统一性。比如会计准则要着眼于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要求全面核算职工薪酬,按照受益对象摊入成本。这种要求体现在会计科目上,就表现为将原有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样处理使得该科目的核算内容更加宽泛,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各种保险费、住房公积金、非货币性福利都包含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着眼于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在确认、计量和财务报表结构方面确立了资产负债观的核心地位,避免企业短期行为,将所得税的核算方法从利润表债务法改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在会计科目上,就是将原有的反映时间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一个科目分拆成“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而且核算内容既包括了时间性差异,也包括了其他暂时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影响。另外,企业会计准则着眼于向投资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信息,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对一些资产和负债采用公允价值进行
反映,体现在会计科目上就是设置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可见,会计准则的内容、思想观念是我们设置会计科目的依据,科学的会计设置是应用好企业会计准则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会计科目设置要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的特点 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兼顾本企业经济活动的特点。每个企业的性质不同,类型不同,业务内容不同,决定会计科目的设置在具有共性的同时,还可能具有个性。比如对一般有限责任公司所有者投入的资本需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而股份公司为了充分反映其投入资本的特点,就设置“股本”这个科目进行反映。再比如商业企业由于其进货的次数多,数量少,如果将每次的进货费用计入成本会很麻烦。为了节省核算工作量,可考虑设置“进货费用”科目,先将各批次的进货费用进行归集,期末时将全部的进货费用在已售商品和库存存货中进行分配,将已售商品应承担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营业成本中。但对于工业企业来说,由于其进货频率远小于商业企业,其发生的进货费用可直接计人购入货物的成本。对于存货这类资产而言,其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也应考虑企业的特点。如果企业在经营中需要大量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则应将其分别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如果使用量不大,则可将其合并设置“周转材料”科目。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