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1:42: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 录

前言 .................................................................................................... 1 一、体系建设 .................................................................................... 1 二、法规和体制 ................................................................................ 3 三、资源保护 .................................................................................... 4 四、规划管理 .................................................................................... 6 五、能力建设 ....................................................................................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 8 七、国际交往 .................................................................................... 9 八、展望 ........................................................................................... 11 结束语 ..............................................................................................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