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7:00: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温辐射时物体黑度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用比较法,定性的测量中温辐射时物体的黑度?。
二、实验原理
由n个物体组成的辐射传热系统中,利用净辐射法,可以求物体i的纯换热量,即:
i面的净辐射传热量 = i面从其他表面的吸热量 - i面本身的辐射热量。 本实验中的辐射传热为三表面封闭系统内的辐射传热,各辐射表面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辐射传热表面示意图 根据本实验中的设备情况,可以认为: 1、热源1与黑体腔体2均为黑体表面;
2、热源1、黑体腔体2与待测表面(受体)3各自表面温度均匀。 因此,表面3得到的净辐射传热量为:
?net,3??3(Eb1A1X1,3?Eb2A2X2,3)??3Eb3A3
又因为: A1?A3;?3??3;X3,2?X1,2;A2X2,3?A3X3,2 有: q3??net,3A3??3(Eb1X1,3?Eb2X1,2)??3Eb3
q3??3(Eb1X1,3?Eb,2X1,2?Eb3) (1)
由于受体3主要以自然对流方式向环境散热,因此:
q3?h(t3?tf)
(2)
其中:h——受体与环境间的传热系数; t3——待测物体(受体)温度; tf——环境温度。 由(1),(2)式可得:
?3?h(t3?tf)Eb1X1,3?Eb,2X1,2?Eb3 (3)
当热源1和黑体腔体2的表面温度一致时,Eb1=Eb2,并考虑到1、3均为非凹表面且1、2、3构成封闭体系,则:X1,2+X1,3=1
因此,式(3)可以写为:
?3?h(t3?tf)Eb1?Eb3?h(t3?tf)?(T?T)4143 (4)
对不同的受体a,b,其黑度分别为:
?a?ha(t3a?tf)?(T?T)41a43a ?b?hb(t3b?tf)4?(T1b?T34b)
因为a,b均处于同样的环境,可认为ha=hb,则
44?a(T3a?Tf)(T1b?T3b)?4?b(T3b?Tf)(T14a?T3a)
(5)
当b为黑体时,εb≈1,可得a的发射率为
?a?
4(T3a?Tf)(T1b?T34b)4(T3b?Tf)(T14a?T3a) (6)
三、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85L1V~85L1V~85L1V~
热源具有一个测温热电偶,传导腔体有两个热电偶,受体有一个热电偶,它们都可以通过琴键转换开关来切换。
四、 实验方法和步骤
本仪器用比较法定性的测定物体的黑度,具体方法是通过对三组加热器电压的调整(热源一组,传导体二组),使热源和传导体的测温点恒定在同一温度上,然后分别将“待测”(受体为待测物体,具有原来的表面态度)和“黑体”(受体仍为待测物体,但表面薰黑)两种状态的受体在相同的时间接受热辐射,测出受到辐射后的温度,就可按公式计算出待测物体的黑度。
为了测试成功,最好在实测前对热源和传导体的恒温控制方法进行1—2次探索,掌握规律后再进行正式测试。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将热源腔体1和受体腔体3(先用“待测”状态的受体)对正靠近传导体2并在受体腔体与传导体之间插入石棉板隔热。
2.接通电源,调整热源、传导左和传导右的调温旋钮,使其相应的加热电压调到合适的数值。加热30分钟左右,对热源和传导体两侧的测温点进行监测,根据温度值,微调相应的加热电压,直至所有测点的温度基本稳定在要求的温度上。
3.系统进入恒温后(各测温点的温度基本接近,且各点的温度波动小于3℃),去掉隔热板,使受体腔体靠近传导体,然后每隔10分钟对受体的温度进行监测、记录、测得一组数据。在此同时,要监测热源和传导体温度,并随时进行调整。
4.取下受体体腔,待受体冷却后,用松脂(带有松脂的松木)或蜡烛将受体表面薰黑。然后重复上述方法,对“黑体”进行测试,测得第二组数据。
5.将两组数据进行整理后代入公式,即可得出待测物体的黑度?受。
五、注意事项
1.热源及传导体的温度不宜过高,切勿超过仪器允许的最高温度200℃。 2.每次做“待测”状态实验时,建议用汽油或酒精将待测物体的表面擦净,否则,实验结果将有较大出入。
六、实验所用计算公式
根据(6)式本实验所用计算公式为:
4?受T受(T源?T04)?4 (7) ?4?T受?0T0(T源)式中:?0 — 相对黑体的黑度,该值可假设为1。
?受 — 待测物体(受体)的黑度。
T源 — 受体为相对黑体时热源的绝对温度。 ? — 受体为被测物体时热源的绝对温度。 T源T0 — 相对黑体的绝对温度。
T受 — 待测物体(受体)的绝对温度。
七、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举例) A、实验数据
序号 N0 1 2 3 平均℃ 序号 热源 ℃ 234 235 235 234.7 热源 1 234 235 235 传导℃ 2 239 238 239 3 239 240 241 受体(紫铜) ℃ 76 74 75 75.0 受体(紫铜熏黑) 234.7 238.7 240.0 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