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初探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41: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媒体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初探

作者:马晓 朱齐文

来源:《科技资讯》2017年第23期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交流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为传统党建模式带来了挑战。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发展迅速。如何在引进国外优质资源的同时,直面国际化和新媒体化,探索党建新模式,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新媒体 中外合作办学 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204-02 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的中外合作办学[1],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截止至2017年5月,全国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别为70家和930项;硕士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分别为33家和213项(以上各项均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交流和行为方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冲击着传统的党建模式。如何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新媒体是以现代网络通信为基础,以互联网信息处理、数字技术。移动通信等新技术为支撑,以无线通信网、卫星为等介质为依托进行信息传送的一种数字化复合媒体形态[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2015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2.87亿,新增青少年网民1028万,增长率为3.7%[4]。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1 党建工作开展时间更灵活和自由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便捷,长时间、固定化的党课学习模式已无法有效吸引大学生参与。同时,现代大学生时间碎片化,很多学生无法充分利用时间,沉迷于移动互联网产品,影响学习和生活。大学生党建工作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这一特点,创新形式,突破时间限制,有效并高效的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 1.2 党建内容既全面,又要有针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利用新媒体“五位一体”地做好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要求[5]。但面临庞杂的信息,大学生对信息的甄选能力较弱。内容繁杂的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会增加其对于党员教育工作的排斥。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更应立足于大学生自身特点,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年轻人,获得认同感,向大学生传递更多的有效信息。 1.3 党建工作须创新形式和内容

大学生思想活跃,乐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党建工作媒介更多,创新空间更大。党务工作者更应了解新媒体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充分利用其多重感官效果,以大学生广泛关注的时事为入口,以学生喜闻乐见,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 2 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挑战

2.1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特点对大学生党建提出了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费高,学生家庭条件富裕,其提前接触社会机会多,社会阅历丰富,导致其思想的多元化,这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其共产主义信仰产生了冲击;因课业压力较大,学生专注于语言提升和专业课学习,课余时间常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丰富自身经历,对党课积极性不高;学生毕业后多出国留学或进外企工作,造成其党性意识淡薄,容易产生“入党无用论”的思想误区。如何提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并对其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党建的重要课题。

2.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或机构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党建提出了挑战

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学生在学期间有机会到外方合作院校进行交流。这导致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或预备党员在国内考察时间短,任务重;另外,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不利于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另外,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授课常为中外方教师合作授课,利用互联网等媒介用外方的教学资源,这就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造成冲击。如何持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出国学习期间党性教育,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建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3 新媒体环境下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党建对策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符合中国教育事业的需要,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类人才”[1]。因此,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中加强党建工作,是确保中外合作办学正确的方向保证,也是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贯彻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精神,推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 3.1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形势下,党务工作者转变思路,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和形式;同时,在新媒体“常换常新”的特点下,党务工作者更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传播党的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效做好大学生学生党建工作。 3.2 提高工作时效性,搭建大学生党建平台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应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立体化的党建平台,做到“点对点、点对多”和“多对多”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利用学校的党员信息平台,收集和掌握学生信息,动态管理学生,尤其对在合作院校交流的学生,利用平台监督其理论学习进度和水平;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平台,宣传理论知识,使学生在碎片化的时间内接受到党的理论知识;针对社会热门话题以及学生关注话题,在关键时刻,做到“不缺位”和“不失语”,及时准确的引导学生舆论,帮助学生划清是非界限,抵制错误思想和观念的侵蚀;充分利用QQ或者微信等即时通信软件,点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加强与在外留学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使其常与组织保持联系。

3.3 发挥新媒体实用性,创立海外学生党支部

为了弥补学生在外交流期间党员教育工作的缺失和不足,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可尝试设置海外学生党支部,利用新媒体的手段,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带头作用,完善海外党支部组织架构,与国内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相对接。海外学生可通过新媒体软件学习理论知识、在线学习、参加考试,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及学生特点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并带来了机遇。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党务工作者应提高自身意识,创新工作形式,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作用,搭建党建工作平台,并发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海外学生党支部,推动学校党建工作,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资源的同时,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EB/OL]. [2017-05-01]. http:

//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approval/orglists/2.

[3] 俞树彪. 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