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2:3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日方购买钓鱼岛事件来看
据日本媒体报道,9月11日上午11时(北京时间10时)左右,日本政府与钓鱼岛所谓的“岛主”栗原家族正式签署了岛屿“买卖合同”,“购买”金额为20.5亿日元(约合1.7亿人民币)。自此,日本当局对钓鱼岛实施的“国有化”非法方针正式宣告成立。这一荒唐的闹剧揭示了日本政府做贼心虚、企图像“洗钱”一样将非法侵占中国的领土进行合法化的无耻行径。中日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虽然中国的综合实力日益强大,但是当前国际关系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如此错综复杂的新形势下中日关系又将出现怎样的新变化?
一、 钓鱼岛事件的前世今生
钓鱼岛位于东海海域,在福建省的正东,台湾省的东北,是我国最东端的岛屿。钓鱼岛指的是一组岛屿,除主岛钓鱼岛外,还有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等岛礁,陆地面积共计6.5平方公里。钓鱼岛周边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闽台渔民的重要渔场。人所共知的“埃默里报告”认为,东海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中国最早发现、开发钓鱼岛,通过先占取得主权。至晚到明代就已经被中国人民发现、利用和命名。《更路簿》、《顺风相送》等中国古籍完整记载了中国渔民在此海域的航线。钓鱼岛位于前往琉球必经的航路上,册封使臣前往册封琉球诸王,均以这些岛屿为航海标志,所记《使琉球录》等官方文书,详细记载了前往琉球途经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的航海经历,反复确认了中琉边界,史实说明钓鱼岛不属于琉球的范围。中国的史籍和官方文件均证明,中国人最早发现、开发和利用钓鱼岛。根据当时的国际法,发现即先占,先占即意味着取得领土主权。因此,中国通过先占取得了钓鱼岛的主权。
历代中国政府都将钓鱼岛列入疆域之内,采取开发、利用和管理行政措施,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统治。1171年,镇守福建的将领汪大猷在澎湖建立军营,遣将分屯各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在军事上隶属澎湖统辖,行政上由福建泉州晋江管理。明、清两朝均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列入疆土版图,划为海防管辖范围之内。1562年《筹海图编》、1863年《皇清中外一统舆图》均有清晰规定和标示。史实说明,中国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管理钓鱼岛,有效行使和巩固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战争尾声时,日本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
内阁会议决定,声称钓鱼岛为“无主地”,在钓鱼岛建立标国标,正式划入日本版图。4月17日中日双方签定《马关条约》,注明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与日本,条约又指明两国将按照此一条款,以及条约粘附的台湾地图,另行划定海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了日本的领土范围。1943年12月中、美、英《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务使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不仅再次确认《开罗宣言》的上述规定必将实施,更将日本的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确定的日本领土范围是明确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钓鱼岛。
1951年9月8日,日美将对日作战战胜国的中国和苏联排除在外,私下达成《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及大东群岛等交由美国托管。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日本政府据此主张对钓鱼岛的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在1951年9月8日发表的声明中就已指出其非法性。据此产生的“托管”和“归还”,将钓鱼岛裹挟其中,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也成为中日领土之争的根源。
2012年4月16日下午,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于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演讲称:“东京政府决定从私人手中购买钓鱼岛”,他表示此计划已经获得钓鱼岛“土地拥有者”的同意。”石原知事称,东京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使用政府预算购买钓鱼岛的计划,接下来获得都议会批准后,准备在今年内完成购买合同的签约。如果钓鱼岛成为东京都政府的土地的话,东京都不仅可以开发,而且可以派驻警察。
由以上资料可知,钓鱼岛问题可简单可复杂。简单来说,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主权方面根本不存在什么争议。复杂来说,由于日本的无理取闹和国际社会一些别有用心分子的挑拨,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尤其是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外交,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态度不够强硬,这也助长了日本的嚣张气焰。但是无论如何,钓鱼岛是中国的,这是无可争议的。
二、 对中日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猜想
中日两国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同时也有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半个世纪的侵略。历史与现实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关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可以认为,正是在这些特点当中,蕴含着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性的根源和两国关系巨大的发展潜力。
总结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日关系经历了不同状态的发展阶段。两千多年前,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处于中华文明圈边缘的日本不断积极吸收中华文明,促进自身发展。从国力对比看,这个时期的中日关系是中国强而日本弱,从公元1 年到1820 年,中国经济的总体实力接近甚至超过日本GDP的10 倍。而1600 年以来,随着欧洲的兴起,欧洲取代亚洲成为世界体系的中心,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驱使欧洲向世界范围扩张,身处亚洲的日本被迫适应欧洲模式以保全自己。经过1868 年的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脱亚入欧”、“富国强兵”进而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1895 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凭借仅相当于中国几分之一的经济实力,打败了中国。从1895年甲午战争直至1945年这半个世纪,从中日国力对比看,两国关系是中国弱而日本强的关系格局。
在前两个历史时期,中日关系一直是一强一弱关系,而在二战结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一强一弱的关系终成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双方已经没有一方是弱者。这种状态与过去的历史相联系,很可能出现当双方遇到矛盾的场合“谁也不肯示弱”的局面,而且当任何一方的政府在双方交涉中采取外交上所必要的妥协时,往往会被部分民众视为“软弱”,从而承受巨大压力,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民族主义情绪的升温,更增强了“民意”对“政策”的影响。在这种压力面前,双方政府外交部门首当其冲,其权威性和灵活性受到严峻挑战。但是,中日两国从各自国家乃至亚洲和平发展的利益出发,从维护“与世界潮流和双方国家利益相一致”的中日关系发展大局出发,正确引导各自国家因两国实力变化所致的不同形式的民族情绪,应该有可能避免使两国在国家实力上的强强对抗延伸为两国在相互政策上的对抗。
2012 年正值中日复交40 周年,两国关系却未见好转的迹象,两国国民之 间的感情跌到近几年以来的最差状态,面对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胡搅蛮缠,中国方面依然以维护中日关系大局为重,沉着应对,力求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对抗状
态。其结果,2012 年这个本可作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十年一遇的契机,实际上变成了中日双方解决领土争端的无形“战场”。
与十七八世纪欧洲兴起和亚洲衰落相反,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正好相反,即以亚洲为代表的东方的兴起和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的相对衰落,以亚洲为代表的东方正在回归国际体系的中心,世界权力在传统的西方大国与亚洲、拉美等地区的新兴大国之间的分配格局正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转变。尽管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但美国实力的相对下降已经使其再也不能在世界事务中独断专行,不得不更加重视盟国的作用,拉拢某些对其推行全球战略有价值的新兴国家,其中日本则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最重要的战略伙伴。
但是,由于美国远在太平洋彼岸,与日本一海峡之隔的中国经济实力又不断增强,可能很快就会对日本产生与美国相匹敌的吸引力,这从当今中日两国经济关系发展的密切程度已可见其端倪。
这一点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变化也可窥知一二。日本共同社2012年10月10日的报道称,日本政府现在正在研拟一份妥协方案就钓鱼岛问题和中方进行谈判。日本共同社说日本政府正在研究一份妥协方案,在坚持“不存在主权问题”这个原则的同时,也会采取“认识到”中方主权的这样一个立场,并计划在仔细观察中方今后的态度之后,决定是否提出妥协方案。当天,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此表示,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承认主权争议,是自欺欺人。洪磊说,日本非法“购买”钓鱼岛打破了中日两国老一代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钓鱼岛的形势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日方不要再抱有霸占钓鱼岛的幻想。日方应该做的是切实面对现实,承认钓鱼岛主权争议,纠正错误,回到对话谈判解决钓鱼岛争议的轨道上来。
中日关系正处于关键的敏感时期,处理不当,就会对大局造成不利影响。从大局出发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最为重要。顾全大局,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成员的神圣使命。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在饱受20世纪前半期的战争蹂躏和中期的冷战恐吓后的21世纪,人类最需要的就是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此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大局。中日关系既是重要的双边关系,又是重要的国际关系,既影响着双方,又影响着
世界,必须慎重处理。作为一个中国人,当然不会忘记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种种恩怨。但是作为一个理智的中国人,我更希望中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与周边的国家能和睦相处,我们国家和人民能与日本把关系处理好。
已故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早在本世纪初就曾表示: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时代”,在政治及经济上中国大陆的力量均将更加强大,因此美日在对华政策上将拥有共同的利害。但是,接着他又预言: 从中长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最后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追随中国。随着客观的经济规律推动日本经济进一步融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随着日本与中国等亚洲各国的经济与文化的联系日益增强,我相信日本终将会认识到“与邻为善”的重要性,最终脱离对美国的依赖,走上“重返亚洲”之路。到那时,中日关系也将真正翻开一个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