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早期疾病症状的识别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11:52: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生儿早期疾病症状的识别

一、新生儿分类 1、根据胎龄分类

足月儿:37周<胎龄<42足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28周<胎龄<37足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胎龄>42周以上的新生儿。 2、根据体重分类:

正常体重儿:出生体重为2500-4000g的新生儿。

低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凡体重不足1500g又称极低出生体重儿,不足1000g者称超低出生体重儿。

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000g 3、根据体重和胎龄的关系分类:

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10%以下的新生儿。 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10%-90%的新生儿。 大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龄胎儿平均体重的90%以上的新生儿。 4、根据生后周龄分类:

早期新生儿:指出生后一周,围生期以内的新生儿,刚处于子宫内外环境转变阶段,体内脏器发育尚不完全,患病率与死亡率较高,需加强监护及护理。

晚期新生儿:指出血后2-4周新生儿,一般情况虽已较稳定,但护理仍属重要

5、高危儿指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以下情况科列为高危儿:

1、母亲患有糖尿病史,孕期有阴道流血史、感染史、孕期吸烟、吸毒、酗酒史、过去有死胎、死产史、性传播病史等。

2、异常分娩史:包括母亲有妊高征,先兆子痫、子痫、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

3、出生时异常:如Apgar评分低,脐带绕颈,早产儿,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种先天性严重畸形和疾病等。

二、新生儿常见异常症状

新生儿疾病初起症状常不典型,且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应严密观察,因此,对新生儿常见症状应有所了解

发热与体温不升:新生儿正常腋温36-37摄氏度。

环境温度变化:可因环境温度的变化引起,也可因衣被过暖或室温较低造成。

脱水热:因脱水所致体温升高,给足够水分,体温即下降。

感染:肺炎、脐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肠炎,以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

呼吸困难:新生儿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深慢、节律不整、三凹征和鼻翼煽动等。

呼吸急促:R>60-70次/分。 呼吸减慢:R<15-20次/分。

惊厥:惊厥是许多疾病的一个症状,也是新生儿常见急症,它即可为良性,也可使病情凶险的一种表现,惊厥对新生儿期后脑的发育有影响,可产生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一旦发现惊厥必须紧急寻找病因,并立即给予处理。新生儿惊厥的动作有时与正常活动不易区别,检查新生儿有无惊厥,必须把婴儿包被全部打开,仔细观察自然姿势和自发动作,正常足月儿肢体均有一定张力,以曲肌占优势,故四肢保持在屈曲状态,两手紧握拳,大拇指内收。包被打开后,由于肢体束缚被解除,皮肤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即出现粗大震颤样自发动作,或徐缓的、无规则的、抽搐样的手足徐动,有时可见踝部、膝部和下的抖动。这些无意识、不协调的动作是由于皮层下中枢支配,在新生儿期出现并无病理意义,但应注意与惊厥动作有区别。突然出现的肌张力改变、持续性的伸肌强直,反复迅速的肢体某一部位抽搐,以及阵发性痉挛是具有病理意义的。

新生儿惊厥的表现可分为五种类型:

轻微型:多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表现为斜视、眨眼运动;咀嚼样口-颊-舌运动;单一肢体震颤,固定或四肢踩踏板或划船运动以及呼吸暂停发作等。

强直型:多见于早产儿,为四肢强直性抽搐,表示病情严重,有脑器质性病变。

多灶性阵挛型:见于足月儿,以多个肢体振幅小,频率1-3次/秒的肌肉痉挛为特征,可由一侧转到另一侧肢体,多伴意识丧失。局灶性阵挛型:多见于足月儿,一同侧单或双侧肢体局限性痉挛为特征,但无定位意义,多不伴意识丧失。

肌阵挛型:见于足月儿和早产儿,以单个或多个肢体同步、对称性急速屈曲痉挛为特征,上肢比下肢明显。表明有弥漫性脑损害。

新生儿发生惊厥多见于:

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颅内出血,脑膜炎,核黄疸及脑发育畸形等。 破伤风:常出生后4-6出血,伴牙关紧闭、抽搐、角张反弓等。 代谢紊乱:低钙血症,出生后一周内出血烦躁不安、惊跳、震颤、屏气、喉痉挛以至惊厥;

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小样儿、过期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等,于出生后数小时至一周内出现震颤、阵发性紫绀、反应迟钝、哭声弱及体温不升等

呕吐:

喂养不当:可因喂奶过多、过急、吞入空气未排出所致。新生儿贲门较松、幽门紧,胃的位置近水平位,易因喂奶不当引起呕吐。突出物为奶,非喷射性。

颅内压增高: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等,颅内压增高,呕吐常较严重,多喷射性。

先天性畸形: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梗阻,可呕吐出不同的内容物,低位梗阻可有明显腹胀。

感染:肠道内感染、肠道外感染。 胃功能失调:

贲门-食道松弛:可能与食管肌肉发育不全有关。采取半卧位及右侧卧位即不吐,生后1-2月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