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5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植 物 地 理 学

学 院 生命科学学院 班 级 课程名称 植物地理学 指导老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试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摘要: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正是如此,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而云南省也素来有“植物王国”之称。植被分布规律自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分布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高山灌丛、草甸。

关键词:地理环境 云南植被 分布规律 1、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

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1.1气候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

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表明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二是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溥,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三是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甚至更少。不仅如此,在小范围内,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降水的分布也不均匀。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条件也好,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仅次于西藏、青海、内蒙古等省、自治区。 1.2地质地貌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