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背影导学案及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9:56: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学生案) 主备:宋兴荣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审核: 李红军 日期

第13课《背影》

学习目标:

1、情感朗读,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的心灵。

4、培养学生珍爱亲情,善于理解,积极与父母交流与沟通。

学习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 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

1、朱自清:家,,。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县,后定居扬州。1916年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2、《背影》是朱自清的名作,写于1925年。他到清华大学任教不久,接到父亲的来信。信中一些话,使他想起父亲待自己的许多好处,特别是七八年前父亲南京送行的情景,不禁泪如泉涌,便写下了这篇《背影》。

二.课前自主探究与学习

3.给加点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踌躇( ) 迂腐( )蹒跚( ) ........颓( )唐 琐( )屑 晶莹( )差( )使狼藉( ) .....

簌簌( ) 赋( )闲 游逛( )栅( )栏 举箸( ) .....

4. 解释词义。狼藉: 踌躇: 典质: 勾留: 颓唐: 琐屑:

1

5.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读完课文、的感

受。

6.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并在文中标记。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部分(段)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情景,表现父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三部分(段)别后思念,在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7、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8.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背影?

9.本文着重写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那个背影?

10.文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阅读前三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一句起什么作用?

作业设计:

1.完成导学案。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阅 读“买橘子”一 段:

我看见他着黑布小帽,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到铁道边,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 过铁道,要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 下来了。

12.请在横线上填上最恰当的动词,这些动词写出了,表现了。 13.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父亲真的“很轻松”吗?

2

14.父亲送儿子上车,前后只说了四句话,请把这四句话找出来。

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①“。”

——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②“”

—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③“!”

—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④“。”

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15.“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真的认为此事“不必难过”吗?他的话应该怎样理解?)

16.“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作者一再说自己“聪明过分”“太聪明”,是为什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