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2019年精选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的方法论,贯穿于其所有的教育实践活动中。目前的职高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在多年的机械专业一线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虽然意识到教学做合一在教学中可以发挥更好的效果,但由于教材、教学安排、学校设施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难具体展开这样的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在诸多的限制中推动专业课改革的进程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索。 一、实现教材大整合

现有的职业学校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工程力学》,另外,一些加工工艺课程会穿插在实训中完成。就单科课程来看,教材内容已经有了一定改进,理论和实践有了较强的关联性,加上教学方法的改进,比如理实一体化教学和项目式教学等方法的采用,强化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联系,使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但这几门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和实训安排,有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学生的实践和理论整体还是脱节的,比如,因为工艺课程中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是后续课程,所以学生在学习《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铸造、锻造、焊接以及切削加工,在识读零件图中的

轴类零件时,对轴类零件完全没有概念,那么,学习、理解加工位置原则、工作位置原则都只是空谈。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轴类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常见的轴上零件以及轴类零件常见的加工方法和过程,然后再去学习相应的理论(轴类零件的零件图,轴类零件的结构及轴上零件的周向和周向固定等),这样,诸如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且由于是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总结,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实施这个过程的关键就是教材内容的整合,整合的目的是根据学校的实习设备等情况,在理论教学中更好地穿插实训课程,同时借助整合后的教材帮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变枯燥的知识堆积为生动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忆和运用。 教材的整合是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整个职高阶段机械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把这些专业基础知识根据其关联性有机地组合成一根根重要的枝杈,再将这些枝杈组成一棵系统的专业理论的大树。比如,上面提到的轴类零件的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首先,在实训中安排学生装拆轴上零件、熟悉轴类零件的结构和功用,轴上零件的安装定位;接着,安排轴类零件的实际加工生产让学生熟悉轴类零件的材料、切削加工方法、热处理方法等;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理论教学,细化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的经验理论。诸如这样的结合点还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整合。教材整合,是实现教学做统一的前提。

二、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

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专业课教学资源主要有挂图、模型、实验设备、实训基地以及一些课程的多媒体资料。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资料还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在教材整合的基础上要整合教学资源。 1.按照整合后的教材,分类整理现有的模型、挂图以及实验设施,直接建立类似于实验室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满足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需要,同时创造良好的学习知识的情境,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2.建立系统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案、题库、图片库、视频库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三维软件做成的动态模拟仿真动画,可以弥补机械专业基础课实物教学资源的不足,而且更为形象生动。只是这个资源库的建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专业课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集合众人的力量才可能实现。

3.根据整合后的教材,合理使用学校的实训设备,安排学生的实习。虽然国外很多职业学校已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室和车间连在一起,但目前国内的职业学校普遍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配置,所以,怎样将实训和理论教学很好地穿插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4.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装置设施,就地取材,或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相关的教具。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教学平台是今后教学资源发展的一种趋势。

6.加强校企合作,将课堂拓展到工厂车间,将教学资源无限延伸。

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是实现教、学、做合一的基础,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设置学生活动,使学生能在做中学、学中做,将教、学、做更好地结合起来,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优效果。 三、改变教学方法

实现教材整合后,教师要综合考虑已有的教学资源,把教学内容中有关联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工作内容,按照实际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创设情境组织教学,即以行为引导教学法展开教学――以做带学、以做施教。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探求和理解,使学生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究者,而教师也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行为引导教学法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是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包括确定项目任务、任务分析、工作实施、检查评估、引深课题五个步骤。学生在整个项目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和“学”都是在“做”中进行的,主张“教学做合一”,手脑并用。“教学做合一”就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用的法子。”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仅仅透彻地把握单学科的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熟悉机械专业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甚至更多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可以说,正是实实在在的“做”逼着教师去学、去提高,也让教师不得不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从“一言堂”的课堂主体到学习引导者的转变。

总而言之,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是当前机械专业专业课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但要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