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护理学1-8章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54: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瞳孔由大变小B.每次按压可触及颈动脉搏动 C.尿量增加D.出现睫毛反射 E.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

16.终止室颤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

A.胸外心脏按压B.除颤 C.气管插管D.球囊一面罩通气法 E.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抢救药物 17.适用于意识丧失、无咳嗽和咽反射病人的通气方式是( )

A.口咽气道 B.鼻咽气道 C.气管插管 D.喉导管 E.喉罩气道 18.心肺复苏时静脉首选药物是( )

A.肾上腺素 B.阿托品 D.异丙肾上腺素 E.胺碘酮 19.下列哪组药物可经气管内给予( )

A-肾上腺素、阿托品、胺碘酮 B.阿托品、心律平、肾上腺素 C.利多卡因、异搏定、5%碳酸氢钠 D.纳洛酮、西地兰、阿托品 E.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20.利多卡因经静脉给予的最大剂量是( )

A.1mg/kg B.2mg/kg C.3mg/kg D.4mg/kg E.5mg/kg 21. -旦心搏骤停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应以最低的Fioz维持血氧饱和度( )

A. 80~6~100% B 85 26~100% C 9026~100% D.94%~100% E.100%以上 22.心肺复苏时应用肾上腺素描述正确的是( )

A.肾上腺素0. 5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1次 B.肾上腺素Img静脉推注,每3~5分钟1次 C.肾上腺素Img静脉推注,每1分钟1次 D.肾上腺素Img静脉推注,每10分钟1次 E.肾上腺素0. 5mg静脉推注,每10分钟1次 23.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 )

A.维持血压和体温 B.降低体温和血压 C.防治脑缺氧、提高颅内压 D.防治脑水肿、利尿、维持体温 E.维持血压、防治脑缺氧、低温 24引起心搏骤停的“H's”病因中不包括( )

A.低血钠症 B.低血容量 C.低氧血症 D.酸中毒 E.低体温 (二)A2型题

25.病人,男性,49岁,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为诊断,送入急诊抢救区,此时病人突发室颤,在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后,病人恢复窦性心律至心率61次/分,但呼吸仍需通过气管插管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支持,作为抢救配合护士,你应给予的人工呼吸频率是( )

A.每2~4秒一次 B每4~6秒一次 C每5~6秒一次 D.每6~8秒一次 E.每8~10秒一次

26.病人,男性,55岁,开会中突然晕倒,意识不清。8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触摸其颈动脉搏动消失。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最恰当的急救措施是( )

A.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B.按压人中,人工呼吸 C.立即气管插管,然后除颤 D.胸外按压2分钟,然后准备除颤 E.开放静脉通路,给肾上腺素Img静脉注射 27.病人,男性,49岁,冠心病史5年,以“胸闷、剧烈胸痛半小时,伴大汗’’为主诉来诊,进入抢救室后,心电监护示波显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300次/分”。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最恰当的急救措施是( )

A.按压人中,同时立即给予气管插管 B.应用单项波除颤器连续除颤3次,能量200J、300J和360J C.应用单项波除颤器:除颤1次,能量360J D.气管插管,胸外按压 E.立即给予肾上腺素0. 5~lmg静脉注射 【三)A4型题

(28~31题共用题干)

病人,男性,45岁,诊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在急诊抢救室等待冠状动脉造影时突然发生抽搐,意识不清,血压测不到,心电监护导联呈形态、振幅各异的不规则波动,频率为310次/分,QRS波群消失。

28.请问此心电图示波属于哪种心律失常( )

A.室颤 B.无脉性室速 C.无脉性电活动 D.停搏 E.室上速 29.作为值班护士你应该( )

A.建立静脉通路 B.立即准备除颤 C.立即采取血样标本 D.立即描记18导联心电图

E.更换各导联电极片,再评估

30.此时医生最呵能下的口头医嘱是给予哪种药物静脉注射( )

A.胺碘酮 &利多卡因 C肾上腺素 D.阿托品 E.异丙肾上腺素

31.经过抢救,病人恢复窦性心律,于呼吸机辅助通气中,该病人治疗的后续目标是( ) A.识别并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B.优化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

C.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根据需要支持脏器功能 D.客观评估预后恢复情况 E.以上均是 答案l. B 2.A 3.D 4.C 5.C 6.E 7.B 8.C 9.A10. A 11.D 12.C 13.A 14.C

15.C16.B 17.A 18.A19. E 20.C 21.D 22.B 23.E 24.A 25.D 26.D 27.C 28.A 29.B 30.C 31.E

二、多选题

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ABCDE)

A意识丧失B 心音消失 脉搏摸不到 血压测不出 C呼吸断续呈叹息样或短促痉挛行呼吸 随后呼吸停止D 面色苍白或发绀E 瞳孔散大固定

2.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产链包括的环节(ABCDE)

A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并启动急救反应系统B 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C快速除颤 D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E综合的心搏骤停后治疗 3.心肺复苏效果的判断(ABCDE)

A瞳孔B 面色及口唇 C颈动脉搏动 D神志自主E呼吸出现 4.临床死亡判断标准(ABDE)

A患者对任何刺激无反应B无自主呼吸C面色苍白D无脉搏血压测不出E心肺复苏30分钟后心脏自主循环仍不恢复,心电图为一直线 5.控制气道(ABCDE)

A口咽气道B鼻咽气道C气管插管D食管气管导管E喉罩气道 6.心肺复苏时,选择人工通气方法(AE)

A简易呼吸器B人工呼吸C口咽通气道D气管插管E机械通气 7.建立给药途径包括(ABC)

A静脉通路B骨内通路C气管内给药D肌肉注射E静脉注射 8.CPR常用药物(ABCDE)

A肾上腺素、阿托品B血管加压素C胺碘酮利多卡因D硫酸镁E碳酸氢钠 9.脑损伤的临床表现(ABCDE)

A昏迷B抽搐C肌阵挛D不同程度的神经认知功能障碍E脑死亡 10.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主要措施包括(ABCD)

A脱水B应用利尿剂C促进早期脑血流灌注D高压氧治疗 11.脑死亡的主要指标包括(ABCDE)

A持续深昏迷B对外部刺激完全无反应C无自主呼吸、无自主运动、无肌肉张力D脑干功能和脑干反射大部分或全部丧失、E脑电图呈等电位 三、判断题

1.在缺血缺氧时,最先受到损害的是脑组织。(√) 2.脑复苏过程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3.判断大动脉搏动,时间不超过5秒。(×)

4.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稍上方。(×)

5.心搏骤停时,终止室颤和无脉性室速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是胸外按压。(×) 6.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200J。(×) 7.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有小变大。(×)

8.胸外按压停止后,脉搏仍然跳动,则说明患者心跳已恢复。(√) 9.ACLS仍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10.阿托品是CPR的首选药物。(×) 11.脑复苏首先复苏的是延髓。(√)

四、填空题

1. 心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停止,是心脏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2.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以意识突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死亡。 3.引起心搏骤停的4种常见心律失常室颤、无脉性室速、无脉性电活动、停搏。

4.室颤是指心室肌发生快速、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次\分。 5.四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其中最常见为室颤多发生于急性心更早期或严重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可占60%-80%。

6.导致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包括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因素 。 7.冠心病是造成成人心搏骤停的最主要病因。

8.心搏骤停时,出现最早且最可靠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

9.基础生命支持关键步骤包括立即识别心搏骤停和启动急救反应系统、早期心肺复苏、快速除颤终止室颤。

10.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C、A、B,分别指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11.成人胸外按压的部位胸骨正中、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之间的胸骨处。

12.胸外按压频率每分钟至少100次胸骨下陷至少5厘米,尽量减少胸外按压间断或尽可能将中断控制在10秒以内,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

13.8岁以下儿童患者按压深度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1/3,婴儿大约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双人心肺复苏时,儿童和婴儿的按压与通气比例为15:2。 14.疑似头颈部创伤者托颌法开放气道比较安全。

15.人工呼吸的频率为10-12次/分,即每5-6秒给予人工呼吸1次,婴儿和儿童12-20次/分。 16.心搏骤停时,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最常见的是室颤或无脉性室速。

17.有两个复苏者时,每2分钟改变一下按压和通气的角色,以避免按压者疲劳和胸部按压质量降低,换人操作时间应在5秒钟内完成。 18.院内终止复苏的决定由抢救医生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