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导读(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2:12: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孔子世家》导读(一)

文段阅读训练

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

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孔子辞谢 2、孔子入门,北面稽首 ........2、夫人自帷中再拜 4、见之礼答焉 ..

5、”子路不说 6、孔子矢之曰 ....7、孔子矢之曰 8、招摇巿过之 ..9、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10、是岁,鲁定公卒。 ...10、孔子去曹适宋 12、桓魋其如予何 ......13、其项类皋陶 14、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15、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翻译下列句子

1、灵公夫人有南子者

2、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

3、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 ..

4、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

5、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形象研究

叶庆兵

韩兆琦先生在《史记评议赏析》中说“《史记》中有不少细致的描写,甚至某些个别人物(特别如刘邦)还刻画得极其丰满。但是总的来说,它仍主要是靠粗笔浓墨夸张地勾勒人物的主要特征。即使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它们也往往只有一个侧面,只能让人看到它们的一个大致轮廓,而缺少丰满的血肉。”诚然,《史记》塑造的四千多个人物中,绝大多数都是抓住主要事件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很少进行详尽的一生的展现。这一方面是由于史料限制,不可能每个人物都有足够详尽的资料供司马迁创作;另一

1

方面也与《史记》塑造人物的目的有关,《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述历史,目的有二:其一,勾勒历史;其二,贤贤贱不肖,为后王立法,为人伦立法则。”(张大可《史记研究》)由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并不是《史记》的终极目的,因此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那么注重完整性也就无可厚非了。实际上要对绵延近三千年历史上的人物都作详尽的记述是不可能的,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每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和作用不尽相等。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司马迁在选择人物时才“侧重于那些对历史做出了重大贡献的英杰人物。”(张大可《史记研究》)

孔子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人物之一,司马迁把他列入《世家》,而且在《孔子世家》之外,《史记》中还有55卷述及孔子,引用孔子言行100余处,孔子重复出现的次数仅次于汉高祖、项羽、文帝、景帝及太史公(司马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在司马迁心中,孔子是和项羽、刘邦等一样重要的人物。因此,司马迁对孔子的刻画也自然不是简略单一的,而是浓墨重彩的。

一、《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形象

司马迁是在孔子一生的行迹中塑造孔子形象的,《孔子世家》中孔子的形象随其一生行迹的发展逐渐丰满,也逐渐发展变化。概括来说,《孔子世家》中的孔子形象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一)生而不凡,少年困顿;(二)学有所就,与世难容;(三)迷途知返,老有所成。而它们综合起来就成了“至圣”孔子的形象。下面分而述之。

(一)生而不凡 少年困顿

对于重要的人物,司马迁总是从其出生写起,并通过人物幼年生活的描绘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还通过对人物一些奇异之处的描写,暗示人物命运。如《高祖本纪》中“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通过神化刘邦的出生暗示刘邦将拥有天下。孔子的出生也和刘邦相似,具有不同寻常的特点。

《孔子世家》载“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关于“野合”,历来有争议。张守节《史记索隐》认为“盖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壮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谓不合礼仪。”司马贞《史记正义》则认为“男八月生齿,八岁毁齿,二八十六阳道通,八八六十四阳道绝。女七月生齿,七岁毁齿,二七十四阴道通,七七四十九阴道绝。婚姻过此者,皆为野合。”这都是认为“野合”是不合礼仪的意思。匡亚明先生在《孔子评传》中说“古时认为年过六十四岁结婚,就不合礼仪。叔梁纥年近古稀,严徵在则在妙龄,年龄相差甚大,所以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用含义模糊的‘野合’二字描述这种不合礼仪的结合,是寓有隐讽之意的。”这是对张守节和司马贞观点的继承和发展。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崔适在《史记探源》中就提出“扫地为祭天之坛而祷之,犹《诗》所谓‘以弗无子’也;遂感而生孔子,犹《诗》所谓‘履帝武敏歆’也。故曰‘野合’。”这样,司马迁对孔子“野合”而生的描写就不仅不是“寓有隐讽之意”,而是含有神化和推崇的意味了。崔适还对张守节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索引》谓‘梁纥老而徵在少,非当比室初笄之礼,故云野合。’此说谬甚。老夫得其女妻,未闻谓之野合也。且诗人称述文王,归美太任,《世家》表扬孔子,讥其父母可乎?”崔适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说“野合”是“寓有隐讽之意”,和《孔子世家》全篇对待孔子的情感态度是不相一致的。而且从行文上看“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这是一气连贯的,而“祷于尼丘得孔子”,说孔子是祈祷所得,即为神赐,尤其“生而首上圩顶”,说孔子生下来头顶中间低而四周高,则更是奇异。从这方面来看,孔子“野合”而生很可能也是在表现孔子的不同凡俗。

孔子的不凡不仅在于出生,还在于长相。孔子长相奇异,除了“生而首上圩顶”,还表现在“长九尺六寸”以及“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孔子长得特别高,而且似乎是尧、皋陶、子产、禹等人身体部件的重新组合,可见孔子长得奇异。孔子的不凡还表现在从小就有别于常人的爱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可见孔子从小就对礼有所偏爱。

幼年孔子虽然不凡,但命运却并不好。他一出生,父亲就死了,而在十七岁以前,他的母亲也死了,孔子从小就是个孤儿,所以他说“吾少也贱”(《论语·子罕》)。孔子祖上原是宋国贵族,但到了孔子之时已经穷困落魄了,受到轻视。“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

2

飨子也。’孔子由是退。”这是《孔子世家》所记载的孔子第一次与贵族社会接触,也是孔子第一次接近执政者。不幸的是,第一次向社会迈出自己的步子时,他就碰壁了。但这并没有让孔子厌恶贵族社会,产生反叛情绪,相反“却是以膜拜敬畏之心,由衷地顺从和接受了”(匡亚明《孔子评传》)。从此孔子更加勤奋地学习,终于学有所就。

(二)学有所就 与世难容

孔子学有所就的标志,是鲁大夫孟釐子的一番话。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以餬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 若必师之。

苏轼在《问君子能补过》中说“孔子用于鲁三月,而齐人畏其霸。以僖子之贤,而知夫子之为圣人也,使之未亡而授之以政,则鲁作东周矣。故曰孟僖子之过,可悲也已。虽然,夫子之道充乎天下者,自僖子始。”可见,他把孟釐子的这段话当作是孔子被社会上层认可的标志。从阳虎和孟釐子对孔子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到鲁国社会上层对孔子态度的转变。先是季氏家臣阳虎绌孔子,轻视孔子,如今是鲁国大夫称赞孔子,并且连孔子已经没落的家世也一并称赞了一番,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今孔丘年少好礼”。正是孔子努力学习有所成就,才使得鲁国贵族阶层对孔子刮目相看。

孔子学问不但在国内得到肯定,而且声名远播,孔子三十岁时,齐景公来鲁国就专门向孔子请教“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的问题,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吴伐越,堕会稽,得骨节专车”派人向孔子询问,孔子结合历史知识作了详尽回答,得到吴国使者的称赞;“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陈湣公派使者向孔子询问,孔子指出这是肃慎之矢。这些事情都表现了孔子学有所就,是一个博学的人。

儒家的观点是“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孔子既然有了学问,当然也就积极求仕,但孔子在仕途上却十分不顺,处处碰壁。《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可以说是对孔子一生求仕受挫的总括,但孔子实际上所遭受到的困窘冷遇,远比这些要多。《孔子世家》中记述孔子求仕及受挫的情况可列表如下:

表1 孔子求仕及受挫情况 求仕情况 为季氏史、司职吏 适齐 受挫情况 三桓共攻鲁昭公,鲁乱,孔子适齐。 景公问政孔子,十分满意,欲以尼谿田封孔子。晏婴反对,终不能用。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去齐,反乎鲁。 为鲁中都宰,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召孔子,孔子不往,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定公十四年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 适卫 将适陈,过匡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 去曹適宋再适郑 孔子至陈,居陈三岁 过蒲,蒲人止孔子 适卫 将西见赵简子 如陈 自陈迁于蔡;自蔡如叶;去叶,反于蔡。 或谮孔子于卫灵公。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匡人止孔子,孔子使从者为甯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丑之,去卫,过曹。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孔子去。 晋楚争彊,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去陈。 孔子弟子与蒲人斗,斗甚疾。蒲人惧,孔子行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行。 赵简子杀窦鸣犊、舜华,孔子伤其类,反乎卫。 (卫灵公)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于是孔子去卫如陈。 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孔子绝粮。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