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 读书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3:0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信息技术课程发展概况 1.1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发展 一、国外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信息素养的概念从国外引入的,强调的是对人的内在素养的一种描述。最早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发展而来。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下设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给信息素养下了这样的一个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就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信息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一概念迅速从图书情报界扩展到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逐步为大家接受。

对信息素养的研究不仅限于理论层面,国外许多研究者还开展了实验研究。最著名、影响最大“Big6技能”。

The Big6 方案 确定任务

1.1确定信息问题

1.2确定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2.1确定信息来源范围

2.2 选择最适合的信息来源

3.1检索信息来源 3.2 在信息来源中查找信息 4.1在信息来源中通过各种方式感受信息

4.2筛选出有关的信息 5.1 把多种来源的信息组织起来 5.2把组织好的信息展示和表达出来

6.1评判学习过程(效率)

6.2评判学习成果(有效性)

信息素养

信息搜索策略

检索获取

信息的使用

集成

评价

由于Big6方案为成功的信息问题解决指明了必需的六个主要技能领域,因而该系统方案又得名“Big6技能”,它不仅被数以千计的中小学校使用,而且普及领域引申至高等教育、成人教育。

二、国内对信息素养的认识

国内学者也对信息素养有不同的见解,主要集中在信息的获取,加工,评价,交流等方面进行阐述,关于中学生的信息素养,该书讲述2003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

道德和法律法规,形成和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素养的体现和落实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上。

在最新2012年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民间版)认为: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如下表所示:

小学阶段

初中阶段

高中阶段

强调领域使用,以多样化的使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的掌握和使用,强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文化的体验和感悟,和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

以基础入门为标志,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 的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培养,以迁移使用为标志,以顺标;

应信息文化为目标;

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2012年版推出的是民间版的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包含了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内容更加具体,明确,是国家课程标准体系(2003年版)的补充。

由此可见,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强调的信息素养和最早的定义相比,其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1.2 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

信息技术课程的产生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要准确认识课程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变化,首先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在此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这些都影响着我国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解和践行,影响着历次教育纲要中对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规定。

时间

发展历史

目标和内容

分析

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受“计算机文化原理和它对人类社会的影

20世纪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

论”的影响,课程

响;掌握基本的BASIC语言目标中充分体现

计算机文化论

并初步具备读、写程序和上出对语言学习及机调试的能力;逐步培养逻和之相关的“逻辑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思维”能力培养的

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

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在“工具观”的影

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到90年代

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响下,课程目标中

计算机工具论

的影响。了解电子计算机是明确了计算机的一种使用十分广泛的信息处工具性定位,强调理工具,培养学生学习和使了计算机技能以

用计算机的兴趣;初步掌握及态度、道德等相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关内容。继“计算作技能;培养学生逐步学会机文化论“之后,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去“计算机工具论”处理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是对课程意义认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识的一次升华,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以致用的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导在推动计算机学习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课程方面起到了质;进行使用计算机时的道积极地作用,是促德品质教育

进课程发展和课程认识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中阶段的目标为:使学生随着对计算机认了解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识的加深,课程目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社会标趋向于重视信的影响,培养学生学习和使息意识,强调信息用计算机的兴趣以及利用现能力及合作精神,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这都充分说明了

20世纪90年代初开

始到世纪末

的意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人们在理论认识

文化论再升温

的基础知识,具备比较熟练上的提升。 地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以及和人共事的协作精神等。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高中信息技术课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

20世纪末至今

信息文化观

程标准中更是超

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 越唯技术领域,着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眼于技术背后的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文化内涵,定位于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信息素养的培养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