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08: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
枝江一中英语组 王德翠 袁 媛
【摘 要】
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与顺应的过程。个体认知就是通过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此理论的基础上,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关键字】建构主义 学习 认知结构 语言 情景
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认为,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以发展。
个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在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中数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质的改变(图式改变)。个体认知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破坏-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维果斯基、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为实际应用
1
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建构”。它的一个重要理念: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促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
1. 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
2. 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
3. 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要成为学习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必须注意在学习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主体作用:1.对当前学习内容,要探索发现并建构知识的意义;2.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材料;3.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知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教师要成为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就必须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方面发挥指导作用: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2
2.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承上起下,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3.教师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开展与交流,实现协作学习。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一堂课可以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步骤:①创设情景(教师);②融入情景(学生);③语言知识(教师);④操作练习(学生)。
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情景。英语教学中,可利用多种手段或媒体,如投影图片,挂图,录像,声音模拟等来创设语言情景。学生置身于这种情景之中,在教师的启发下便会情不自禁地想用所学过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同时也会有疑问的产生。这种疑问可以是关于语言情景的,也可以是对情景的看法和感受的表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语言障碍,或者是自己对情景主题有感而知的的设想。此时,与主题相关的诸多内容在感知,表达和疑问中逐渐地丰富起来,学生也应尽可能全面准确地用已知语言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基础好的学生应尽量对情景作出描述并提出相关的疑问,其他的学生注意听、学习和模仿。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这些学生应该进一步挖掘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发展新的问题。这部分学生表现完了以后,中等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大增,也应该积极地来发表意见。经过这两轮的演示,基础差的学生此时也基本上能掌握一些词语了,也可以进行基本语言的操作了。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或是重复原有的问题,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回答,增强他们在学习中的成功感,树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这样,在较好的学生的主动带领下,都可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个协作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全体学生都应该踊跃参加,锻炼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口语能力和信心。
学生对要学的新语言和对自己不会表达的语言做到心中有数了以后,教师只需在所创设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说出新的知识,然后迅速检查以确保学生都能理解。学生应认真思索,给出暗示,以便让教师知道是否继续深入。新的语言介绍完,学生应该迅速进入课文,
3
对教师此时设计好的问题,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回答,以检查其阅读的速度及质量。下一步学生提出难点,教师来解答;而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同时对重点、难点作一些解释。
最后,对已经没有了疑难的文章进行操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集体到小组,从小组再到个人,最后到人人都能开口。练习阶段,学生尽可能用新学的语言去表达,这需要许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逐渐减少对学生的控制,学生应开始试着独立运用语言,最终达到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的效果,完成这一轮的教学。
学生发自内心理解新知识,丰富并拓展已形成的知识体系。教师在每一阶段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组内进行相互合作交流,提出个人的疑难问题,简单的当场解决,交流时要求学生把在思考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描述出来,这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理解句子的词义,帮助他们把音、形、义结合起来,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鼓励学生相互交流探讨英语教学的新模式、好方法。
在此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化意义建构并形成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抓住了英语教学的基本特点,循序渐进,有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英语水平,实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即意义建构。
参考书目:
1.《中小学英语教育》 第11期.
2. 束定芳,2004,《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 (美国)莱斯利﹒P﹒斯特弗﹒高文,2002,《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范玉斌. 《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改中的运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