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第3单元《草原之夜》教案1花城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3:05: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草原之夜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音乐中体验人的情感世界,表达出美好的情爱之美。

2、唱好歌曲《草原之夜》,体验多种倚音对表达歌曲意境起到的作用,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2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是乡村学生,特别是对于名歌接触比较少,并且不愿去接触,学起来难度有点大。

3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草原之夜》,倚音的运用,把握歌曲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新设计

4.1.2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草原之夜

一、导入

1、播放歌曲 《草原之夜》

说说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

一片大草原,牛羊成群,骏马奔腾……

2、了解蒙古族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大草原

服饰特点:长袍、扎腰带

常用乐器:马头琴

擅长 :骑马 摔跤

传统节日:那达慕节

居住:蒙古包

娱乐风俗: 赛马

饮食:烤羊肉、奶茶

生产风俗:马

礼仪:献哈达

学习歌曲《草原之夜》

1.完整地聆听《草原之夜》,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2、歌曲简介:

简介《草原之夜》是1959年拍摄的大型彩色纪录片《绿色的原野》中的插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小夜曲,也是中国民歌经典,至今久唱不衰。这是一首深为群众喜爱的中国式的小夜曲。词曲作者曾于拍摄影片时同去新疆一个由十三个民族组成的军垦农场深入生活,一天傍晚出去散步,听到草原的篝火旁传来维族战士们歌唱劳动和爱情的悠扬歌声,深受感染,立即写成歌词,并根据当地流行的蒙古民歌素材编曲,成为蒙古民歌的经典力作。

3. 民歌: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善。

4.复听,跟音乐按节奏读歌词。

2

5.在感受、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这首歌曲的调式特点。注意控制歌曲的节奏、速度及装饰音对表达歌曲美好意境起到的作用。

6.随琴轻声演唱旋律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聆听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版本,进一步体会歌曲 所表达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聆听刀郎演唱的版本,体会因伴奏乐器、演唱方法、节奏和音色等变化,从而影响音乐风格发生变化。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歌曲介绍:中国经典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创作于1975——1977年,由火华作词,阿拉腾奥勒作曲,著名蒙古族女高音歌唱家德德玛演唱。该歌曲在国内多次获奖。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世界优秀歌曲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编入《亚太歌曲集》,2000年获得国际金奖。现为内蒙古自治区代表歌曲。

2、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与感受:

思考:(1):歌曲运用了怎样的速度,怎样的情绪演唱的?

(2)、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情感?

(3)、这首歌曲分成几个部分(乐段)?

3、歌曲以平稳地中速,深情、赞美的情绪演唱的;歌曲描绘了内蒙古草原富饶、美丽、和平的景象,表达了草原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是一首带副歌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4、再次聆听《草原之夜》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四、拓展活动

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

“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

祝您一路平安: “阿木日、赛音、雅巴!

你好么:塞怒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