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听课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4:50: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18、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19、(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物质的称量

①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②量筒的使用程序

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倒出液体——洗净量筒 21.物质的加热

<1> 加热前要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2> 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 加热药品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4> 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人。 22.仪器的装备实验装置顺序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23.仪器的洗涤 少量水注入仪器中,经振荡或毛刷轻轻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几次即可。如果内壁有油脂,可使用热纯碱或洗衣粉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4 加热 A: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能直接加热: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间接加热:烧杯、烧瓶、锥形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2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He 、 Ne 、Ar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或1/5 78%或4/5 注释: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表示。例:液氧(O2 )、液氮(O2 )、蒸馏水、冰水混合物、CO2、P2O5

混和物: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例:纯净的空气、食盐水、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食

盐水、河水、雨水、白酒。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原理: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d、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e、结论:空气是混合物; 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f、探究: 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 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认识空气成分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思考: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什么都能做保护气? 4、了解空气的污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6、来源及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7、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 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 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 氧气(2课时)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温度低能变成蓝色液体固体(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氧化性),供给呼吸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碳 磷 硫 镁 铁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 + 氧气 点燃化碳 C + O2 CO2 产生大量白烟 磷 + 氧气 2P2O5 五氧化二磷 4P + 5O2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 氧气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点燃 二氧二氧化硫 S + O2 点燃 SO2 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Fe +2O2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 石蜡+氧气(02)二氧化碳(C02) + 水(H20) (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Fe3O4 注释:a、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b、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c、硫、氧反应后生成气体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 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特点:多变一,A+B→AB

(2) 氧化反应 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平静燃料

剧烈反应 在有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 急速燃料——————→爆炸(后面学)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课题3制备氧气(2课时)

1、 催化剂(1)催化剂的定义: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二不变 即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 2、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氧气 2H2O2 MnO2

2H2O + O2↑ (固液不加热型)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2KMnO △ KMnO+ MnO + O↑(固固加热型) 高锰酸钾——→424 22

加热氯化钾+氧气 2KClOMnO22KCl+3O↑(固固加热型) 氯酸钾——→32

b、

(2)发生装置选择(如左图)a、固固加热型, (倾斜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

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b、固液不加热型(竖直的大试管)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

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a、 b、

→ → ← ← (3)收集装置选择: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如右图) ← ← → →

a、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2 、O2 ) a、 b、 c、

← ←

b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H2) c、 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O2 、 H2)

注释:1、根据空气的分子量「29」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而不纯净,排水法则反之。2、装药品-先固后液;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连接仪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往上。 2、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易溶于水)

(4)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固—点—收—离—熄(实验结束时的注意事项)

(5)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6)氧气的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里, 若木条复燃, 证明瓶内是氧气 操作 现象 结论 (7)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3、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

空气液态空气O2 4、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AB→A+B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1课时)

1、通过水的电解实验知道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阳氧负氢)

A.现象:①两极都产生无色气体②与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约1:2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了解)

通电 2↑+ O2↑ D.化学反应 水通电氢气 + 氧气 2H2O=== 2H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③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氢气(H2)

A.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B.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

C、验纯方法: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

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必须验纯。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2、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分类。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铁,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等,都是化合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如:二氧化碳(CO2)、水(H2O) 概念 举例 区别 相同点 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氢气(H2)氧气(O2) 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水(H2O)、二氧化碳(CO2) 不同种元素组成 纯净物 中考复习用(暂时不记) 混合物 纯净物 洁净的空气 合金 溶液 单质 化合物 煤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Zn Fe Mg Al Fe H2 C P O2 N2 酸 H2SO4 HCl HNO3 碱 NaOH KOH Ca(OH)2 FeCl3 Na2SO4 CuSO4 盐 Na2CO3 CaCO3 MgCl2 ZnCl2 CaCl2 氧化物 CO2 H2O CuO Fe2O3 P2O5 H2O Fe3O4 MgO CuO MnO2 石油 天然气 粗盐 自来水 水煤河水 气 海水 泉水 纯净乳悬浊水 液 CH3COOH NH3?H2O AlCl3 H2CO3 Ba(OH)2 Al2(SO4)3

课题2 分子和原子(2课时)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实验3-2 活动与探究

(1)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 分子原子的特点及区别 原 子 概念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相 似 性 异 关 系 分 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或最小微粒 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可再分为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 备 注 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否 小,轻,有间隔。 同种原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由分子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分物质。如: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子、原子、离子 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 2、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一些生活中常见现象 (1) 分子的性质

a、分子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闻到花的香味,湿衣服会晾干,糖放入水中会溶解等 c、分子之间有间隔 物质三态变化、水受热变成水蒸气、1+1≠2

(2) 化学变化的本质(微观)①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破裂成原子,又重新组成新分

子。 ②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改变

例如: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能解释水的沸腾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水的沸腾过程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的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分子,新分子重新构成新物质

课题3 水的净化(1课时)

1、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①静置②过滤 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 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 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2、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①吸附②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3、净化水的方法:净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硬水是指 的水:软水指 的水 硬水和软水的区分方法是 硬水软化的方法有

课题4 爱护水资源(1课时)

1、 通过了解我国水资源状况知道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及净化水的方法。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3/4)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

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