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36:1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文论

名词解释 选择题 简答题 材料分析

1、以意逆志:这是孟子提出的一种理解诗的方法。要求说诗者不要拘泥于个别字句的表面意义,而应当根据全篇去体会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2、知人论世: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和方法。指的是要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必须对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有一定的认识。

3、司马迁“发愤著书说”:这是由司马迁提出的文学创作理论。指痛苦和不幸可以激励创作者的志向,坚定他们“立言不朽”的决心,成为创作的动力。(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对孔

子“诗可以怨”的具体发明,说明历史上有名的著述都是心有郁积,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成为传世的佳作。这一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象韩愈的“不平则鸣”,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等一系列有关怨的诗论就受其影响。)

4、《诗大序》主要文学思想

? 诗乐舞与情志的关系:诗歌是人们内心的想法和情感的外观。

? 关于诗的社会作用──讽谏说:一方面,强调诗歌的教化作用,一方面,认为诗歌应该

对君上进行讽刺劝谏,以改良政治。

? 诗六义的提出:将风、大小雅分为正、变。正风正雅是西周王朝兴盛时的作品,变风变

雅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社会政治环境对诗人的感发作用。) 5、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作者及观点 曹丕《典论·论文》:

? 反对好古贱今,批评当时“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不良倾向,以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

气,提出了“审己度人”的批评标准。

? 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情气质,二指与作家

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

? 文体论,作家才能各有所偏,通才全才鲜有所见。体裁不同,风格也不同。

? 文学价值论:肯定文章有崇高的价值,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

“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 陆机《文赋》:

1

中国古代文论

? 构思论。构思前的准备:着重强调了玄览、虚静的精神状态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两方

面的内容;构思活动的情状:想象活动;灵感在构思中的作用:陆机认识到灵感的作用,认为灵感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应顺乎自然。

? 文体论:把文体分成十类,并具体概括了其风格特征。“诗缘情而绮靡”说,“赋体物而

浏亮”说

? 技巧论。艺术技巧方面的几个重要原则:这就是“其会意也尚巧(立意构思要巧妙),

其遣言也贵妍(文辞要妍丽)。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用字有声音的变化,不单调,又配合和谐)”

? 批评论。艺术美的五个标准:应、和、悲、雅、艳。(解释见书上)。强调语言的新颖独

创。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论:

? “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清焉。” ? “故练于骨者,析辞必精;深乎风者,述情必显。”

? 魏晋六朝时期,风骨这一概念,被用在人物和书画品评中。风指人物或画中人

物姿态风神的清朗,骨指骨骼坚实挺拔。在书论中,风骨指字写得神气爽朗,笔法遒劲有力。

? 《文心》中,风侧重在思想感情的清明显豁生动;骨,则侧重在文辞的峻健有

力。风骨结合起来,主要特征是指文风的爽朗刚健。 ? 有风骨:司马相如《大人赋》、建安诗人等

? 无风骨:司马相如《子虚》《上林》;陆机潘安的太康诗歌。

6、钟嵘“滋味说”

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只有“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作品,才是“诗之至也”。 A.怨情的表达

B.赋、比、兴手法的综合运用 C. 风力与丹采并重 7、钟嵘“情性论”

吟咏情性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反作于人的“性灵”,使之受陶冶感化。性情之所以摇荡,是因为“物之感人”,即由于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

2

中国古代文论

8、陈子昂“兴寄说”

兴,指感兴、意兴,寄,指寄托,兴寄强调作品中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慨。 9、白居易的诗歌理论 功利主义的诗歌主张

? 提倡诗歌的观风俗和补时政的作用

? 诗乃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 诗者,根情(儒家思想)、苗言、华声、实义。

? 诗歌创作的基本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

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 白居易诗论的不足:

? 全面继承汉儒的诗教理论,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 否定了文学除讽谏外的其他本质特征。

? 完全否定了南朝文学,表现出僵固的文学发展观,否定了文学的进步和发展。 10、韩愈的古文理论

? 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主张文道合一。 ? 修辞立其诚,气盛而言宜,陈言之务去

a) “气盛言宜”说:“气盛”,是指作家的仁义道德修养造诣很高而体现出来的一种精

神气质和人格境界。“气盛”则“言宜”,即先道德后文章,人品与文品统一。 b) 陈言务去:创新 c) 不平则鸣说

11、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

? “点铁成金”:黄庭坚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方法,意在活用古人的成语典故来追求字句

的翻陈出新。

? “夺胎换骨”:黄庭坚提出的一种诗歌创作方法,意在化用或翻用古人诗句中的意蕴而

加以扩充改造。 12、严羽“兴趣说”

“兴趣”,由钟嵘的“兴”和司空图的“味”合成而来。诗歌应当吟咏情性,要做到意境深远、景象优美,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诗歌有独特的审美趣味,非逻辑思维可以获得,需突破语言外壳固定意义的限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