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科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30: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科学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

作者姓名:曹芝月 匡传辉 刘武 作者单位:湖南省资兴市开发区完小 电话号码:13107356131

电子邮箱:kch19721125@126.com 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爱好科学为宗旨的课程,让学生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过程中的兴趣,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开拓学习的视野,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自主探究、情感体验

一、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

一个人进行探究的是他的好奇心和兴趣,是解决问题的热情。好奇心、探究倾向、兴趣等能发展成为求知欲,进而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逐步形成喜爱科学的情感。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自主探究

探究行为要集中在能让学生产生直接兴趣的事情上,当学生注意到一些令他们感兴趣的现象时,就开始了探究的过程。在自然科学教学的自主探究活动中,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满足其心理需要的那一类内容,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如在《电磁铁》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先观察会跳舞小人,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问通电的导线能改变指南针方向吗?然后让学生分组试验,这样,就会使学生自主探究,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获取事实、总结规律,学生在探究中养成了积极合作的态度,体会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2.利用知识迁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自已主动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探索未知的事物,所以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相应的思想发展水平。在科学课程教学的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已有体验出发,设计有一定新异性且与学生原有知识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如对《食物的营养》一节课的探究时,不要直接讲述有关的常识,可让学生根据每天应当摄入的各类营养物质的量和食物成分表,查找自己每天所吃食物的各种成分,即可明显地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学生很想知道自己每天营养饮食是否合理、是否科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设计“你如何来当饮食营养调节师”、“你的午餐应该吃什么?”、“怎样配置一份营养早餐?”、等问题,来分析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是否能够保证身体健康,使学生做到关注自己,关注别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改善生活、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

二、指导探究学习思路

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要进行观察、实验或调查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可从多个角度学习深入理解知识的方法,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就容易激活知识,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内在动机才能够真正被激发。 1.设疑导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利用设疑导入能够使学生获得真实生动的印象。如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

中,教师可以用演示实验设疑导入。先点燃两支小蜡烛,然后将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上,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究:“为什么罩上杯子的这支蜡烛会熄灭,而另一支蜡烛依然燃烧”。过了一会儿,另一支蜡烛也熄灭了,“为什么这支蜡烛也会熄灭”。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因的兴致。通过实验探究,学生知道了燃烧的原理,然后进一步引出“为什么会发生火灾”的问题,让学生关注生活中发生的火灾以及怎样预防火灾的问题,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内化。 2.提供有结构的素材资源

有结构的素材资源就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的典型材料的组合。这种材料的组合,既要揭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又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规律,还要具有趣味性。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材料、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多种活动资源,并精心选择、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喜欢并有能力通过对材料的探究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获得探究技能。

三、营造探究学习氛围

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探究氛围

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教师——学生及学生——学生间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尝试体验科学交流活动的精神享受与乐趣。哲学家约翰·密尔曾经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中自由自在的呼吸。”提供探究性学习氛围时,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以及任何探究迹象都是好的;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活动;教学气氛轻松活泼,师生间是平等的伙伴、朋友式的关系;保证每个学生在使用材料、思考问题、讨论发言时机会均等。

2.营造讨论的气氛

探究活动中,讨论尤为重要。学生要肯定自己的成绩,找出需要改进提高的地方,就要与同学、教师一起反思,进行讨论。如《燃烧和灭火》中,当学生探究出“燃烧需要氧气、可燃物和一定的温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只有两个条件就可以进行燃烧的例子和少一个条件就不能燃烧的例子。在此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得出灭火的原理。 3.发挥科学实验的优势

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可缺少的桥梁和中介。新教材中实验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在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仪器、药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同时,学生实验操作时,教师要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时间、思考的时间、发问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此外,可利用视听媒体、计算机软件等现代化手段观察实验现象,例如教学《叶有相同点吗》一课时,可借助电脑展示优美的叶,利用多媒体课件认识叶的生长方式及复叶,还可向学生提供因特网上的叶子的资料等,这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性思考,通过现象归纳出本质和规律,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学习。 4.合理分组

做科学实验时,每个小组成员要合理组成,让优生带领其他学生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四、开拓探究学习空间

在探究活动中,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能将探究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机会,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自主地探究。如《食物的营养》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成分检验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学生通过亲自做实验,体验到物质变化,也获得了成就感和愉悦感。 2.探究活动要有开放性

教学中,教法和学法都要具有开放性,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就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从而获得情感体验。时间上也要开放。教师把大段的时间给学生自己探索,自行研讨,自主交流,学生才有时间进行比较深入地思考,验证自己的设想,展开讨论和交流。从探究的时间上来看,有的探究可能用不了一节课, 有的则可能需要几周或更长的时间,如观察月相的变化。空间上也要注重开放,把探究学习从校内延伸到校外,把学习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帮助他们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丰富他们的经历。学习科学知识的真正意图,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探究性活动,使他们得以体会科学家如何困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解”,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借以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和智慧品质,培养他们终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