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法灸法综合试题(小阿张把原文件附的答案整理进去啦,方便查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9:01:5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试题三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

(一)A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毫针刺入腧穴内相应深度的主要部分是(B) A.针尖B.针身C.针根D.针柄E.针尾 2.针刺双侧环跳穴的体位是(B)

A.仰靠坐位B.俯卧位C.侧伏坐位D.俯伏坐位E.侧卧位 3.高压蒸气灭菌法要求用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A)

A.1.0~1.4kg/cm2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B.1.0~1.4kg/cm2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10分钟

C.0.5~1.04kg/cm2的压力,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D.1.0~1.4kg/cm2的压力,100℃~110℃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E.0.5~1.04kg/cm2的压力,100℃~110℃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 4.印堂穴应用何种进针法(D)

A.爪切进针法B.夹持进针法C.舒张进针法D.提捏进针法 E.管针进针法

5.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此法为(E)

A.直针刺法B.半刺法C.分刺法D.合谷刺法E.恢刺法

6.眼部腧穴承泣、睛明、球后等穴,在刺法操作方法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B)

A.进针前,嘱患者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开并固定,以充分暴露针刺部位 B.进针后,为加强针感,一般可进行较大幅度的提插捻转 C.进针时,针沿眶骨边缘缓缓刺入 D.出针时,动作要轻缓,慢慢地出针 E.刺入0.3~0.7寸,最深不可超过1.5寸 7.下列晕针处理方法,哪项是错误的(A)

A.患者平卧,头部垫高B.注意通风、保暖C.予饮温开水或糖开水 D.将针迅速取出E.可灸百会、关元、气海 8.以下处理皮下血肿错误方法是(B)

A.微量出血及针孔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

B.当局部血肿迅速增长时,应立即予以热敷,以促使血肿消散 C.出血停止后,可以局部轻轻按揉

D.血肿过大,在出血停止后,可用注射器抽吸瘀血 E.出血初期可用冷敷,血止后,改用热敷 9.灸疮自行痊愈脱落,一般在灸后(D)

A.1~3天左右B.3~4天左右C.1周左右D.30~40天左右 E.60~70天左右

10.头针的针刺的头皮层次是(A)

A.帽状腱膜下层B.颅骨膜层C.头表皮层D.头皮下层 E.帽状腱膜层

11.拔罐法古时称为(D)

A.吮血疗法B.排脓疗法C.排气疗法D.角法E.罐法

12.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症的头皮针治疗线是(C) A.顶颞前斜线下2/5 B.额旁l线C.额旁2线D.顶旁2线 E.枕上正中线

13.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病症的头皮针治疗线是(C)

A.顶颞前斜线B.额旁l线C.顶颞后斜线D.顶中线 E.枕上正中线

14.用三棱针刺肘窝、腘窝部静脉时,可采用(D)

A.挑刺法B.点刺穴位法C.割治法D.深刺血络法(结扎泻血法) E.散刺法

15.皮肤针应用强刺激叩刺时,局部和患者的反应是(C) A.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 B. 局部皮肤潮红出血,患者无疼痛感觉 C.局部皮肤可见出血,患者有明显疼痛感觉 D.局部皮肤潮红,但无出血,患者稍觉疼痛 E.局部皮肤潮红出血,患者稍觉疼痛 16.暑热天皮内针埋藏的时间应为(A)

A.1~2天B.2~4小时C.3~5天D.6~7天E.20分钟左右 17.下列属于行针的基本手法是(A)

A.捻转法B.飞法C.震颤法D.刮法E.循摄法 18.耳穴神门位于(E)

A.三角窝前1/3的下部B.三角窝后1/3的下部C.三角窝中1/3处 D.三角窝前1/3的上部E.三角窝后1/3的上部 19.腕踝针进针后以出现下列哪种感觉为宜(C)

A.痛感B.胀感C.无任何不适感觉D.重感E.酸胀感 20.临床最为常用的磁片的磁场强度是(B)

A.300~500GS左右B.500~2000GS左右C.1000~2000GS左右 D.1500~3000GS左右E.3000GS左右 21.过敏性疾患首选的耳穴是(A)

A.风溪B.肩C.肾D.胃E.三角窝 22.临床上对于慢性顽固性疾病以及经常发作性疾病,常选用的针刺方法是(C)

A.火罐法B.三棱针放血法C.皮内针法D.灸法E.泻法 23.三棱针是由古代九针当中的什么针具发展而来(A) A.锋针B.毫针C.长针D.鍉针E.铍针 24.主治心、肺等上焦病症的头针线是(E)

A.额旁2线B.额中线C.顶颞前斜线D.枕上正中线 E.额旁1线

25.芒针在进针、运针、出针的操作时,最常用的是(E) A.提插B.弹法C.盘法D.飞法E.捻转 (二)B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与其关系最密切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A.晕针B.刺伤了脾脏C.针后异常感D.刺伤了脊髓E.弯针

26.在针刺过程中,患者感觉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神志昏迷,说明出现了(A)

27.在针刺的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触电样感觉向四肢发射,甚至出现暂时性瘫痪,是(D)

A.一种无烟艾条B.一种艾灸和针刺相结合的方法 C.一种特制的粗毫针加温后的刺法 D.一种将针烧红热后刺入腧穴的方法 E.一种药艾条的实按灸 28.雷火神针是(E) 29.火针是(D)

A.等待经气而至B.使得气感减弱

C.促使经气通过经气瘀滞或关节处,循经而行,乃至达到病所 D.调整逆乱的经络之气E.使针下所得之气留守勿去 30.飞经走气四法可用于(C) 31.搬垫法可(E)

A.毛刺B.分刺C.关刺D.短刺E.半刺 32.可用于治疗肌腱、韧带和关节病变的(C)

33.可用于治疗各种骨病及其引起的肢体疼痛、麻木的是(D) A.耳垂B.耳舟C.对耳轮体D.耳轮脚周围E.对耳轮上下脚 34.与消化道对应的耳穴分布在(D) 35.与躯干对应的耳穴分布在(C)

A.镵针B.长针C.锋针D.毫针E.圆利针 36.毫针是由古代九针中什么发展而来(D) 37.皮肤针是由古代九针中什么发展而来(A) A.浅刺1~2分B.深刺2~5分C.深刺1.5~2寸 D.不宜深过皮下E.在皮表点刺,不入皮 38.火针在四肢、腰腹部针刺深度是(B) 39.火针在胸背部针刺深度是(A) (三)C型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为每一问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A.2%来苏尔B.1:1000升汞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40.直接和毫针接触的针盘、针管、针盒、镊子等,可用上述(C)溶液浸泡消毒。

41.在水中加入上述(D)溶液,可以提高沸点至120℃,以降低沸水对器械的腐蚀作用。

A.温热作用B.负压作用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 42.拔罐法具有(C) 43.艾灸法具有(A)

A.颞前线B.顶颞前斜线C.两者都是D.两者均非 44.头皮针治疗运动障碍性疾病可选(B) 45.头皮针治疗运动性失语可选(C)

(四)X型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46.决定针刺补泻效果的主要因素有(ABD)

A.腧穴特性B.针刺的手法C.医生的性别D.机体的机能状态 E.气候

47.与躯干四肢对应的耳穴分布在(ABD)

A.对耳轮体B.对耳轮的上、下脚C.耳甲艇D.耳舟 E.耳轮脚周围

48.三棱针疗法主要适应于(ABDE)

A.实证B.痛证C.虚证D.瘀证E.热证 49.属于《灵枢·官针》刺肉之法的是(ADE) A.分刺B.毛刺C.关刺D.合谷刺E.浮刺 50.艾灸时,下列哪种情形宜用大炷、多壮(BCD)

A.老人B.青壮年C.初病体实D.腰背腹部E.四肢末端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4分)

1.飞经走气四法包括青龙摆尾、白虎摇头、苍龟探穴、赤凤迎源,此法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有温通气血推动经气运行的作用。(√)

2.针尾是针身与针柄连接的部分,是观察针身刺入腧穴深度和提插幅度的外部标志。(×)

3.毫针的直透法是指直刺进针,由一侧腧穴向其对侧相应腧穴透刺,刺入腧穴得气后,针尖继续刺入,在相应腧穴得气后,方可实施相应手法。(√)

4.合谷刺是用毫针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捻转提插行针,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提插幅度大,频率快,针感即强;反之,针感相对较弱。 2.《灵枢·官针》所载的关刺,恢刺为刺筋之法。短刺,输刺为刺骨之法。 3.得气的指征,一是患者对针刺的感觉和反应,另一是医者刺手指下的感觉。

4.艾炷直接灸是将艾炷直接放置施灸部位皮肤上烧灼的方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5.临床上对于失眠、高血压、更年期综合征等无法确定体表区域的疾病,一般选用腕踝针进针点上1进行治疗。

6.皮内针法取于《素问·离合真邪论》“静以久留”的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治神: 治神法又称守神法,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等,使针下得气甚而气至病所,提高临床疗效的方法。

2.按截法: 按截法是指针刺得气后,右手握住针柄,左手按压针穴的上方,然后施以捻转、提插等手法,可使经气下行;反之,按压针穴下方,可使经气上行。《金针赋》说:“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即是此法。

3.化脓灸法: 化脓灸法是指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腧穴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这种烧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灸疮愈合过程中对机体产生持续的刺激与激发作用,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

4.守气: 守气就是针下得气之后使气留守勿去的方法。本法可使已经出现的得气感应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临床上多用推弩法、搬垫法进行守气。

5.水针: 水针又称腧穴注射法,是先将注射针刺入人体有关腧穴,探得得气感,再将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穴位内,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6分) 1.合谷刺

合谷刺出于《灵枢·官针》,为刺肉之法。所谓“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分肉,肌肉层间隙。(《素问·气穴论》)“肉之大会曰谷”,故名合谷刺。

操作:用1支毫针,先直刺至穴位肌层深处,然后退至浅层,依次分别向左右两旁斜刺,使穴内的针刺痕迹成鸡足状。

2.什么是三棱针的散刺法?简述其具体操作方法。

此法是在病变局部及其周围进行连续点刺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操作:局部消毒后,根据病变部位大小,连续垂直点刺10~20针以上,由病变外缘环行向中心点刺,促使瘀热、肿胀、脓液得以排除。

六、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论悬起灸操作与适应范围?

悬起灸是指在穴位或病变局部的上方进行艾条灸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有三种。

(1)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临床应用广泛,适应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

(2)回旋灸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cm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致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cm左右。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

(3)雀啄灸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cm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急性病症。

2.何谓得气?试论得气的临床意义?

(1)所谓得气主要指针刺过程中毫针与经气相得,即毫针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针刺腧穴部位产生针刺的感应,又称为气至、针感或针刺感应。得气的指征包括自觉指征和他觉指征,前者是指接受针刺者的主观感觉和反应。主要有酸、麻、胀、重、凉、热、触电感、跳跃感、蚁走感、气流感、水波感、和不自主的肢体活动,以及特殊情况下的疼痛感等。后者是施针者感觉和观察到的现象。得气后针下可由原来的轻松虚滑转为沉紧涩滞,出现如鱼吞钩等手感等。

(2)《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标幽赋》:“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得气是针刺产生疗效的关键,针刺得气与否在某中程度上决定了针刺的疗效。针刺得气的速迟是判断正气盛衰和病情轻重变化以及针刺取效的快慢等的重要依据。针刺得气是施行行气法和补泻手法的基础和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