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9 16:02: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D.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8.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9.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 A.社会、知识和儿童
B.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C.政治、经济和文化 D.知识、能力和需要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在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2.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 ] A.班主任工作
B.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C.党支部、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 D.校会、周会、晨会和时政学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从系统论出发,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______。
14.按照实施教育的不同社会空间划分,教育学包括:社会教育学、学校教育学和_____等。
15.20世纪上半叶,与赫尔巴特教育学形成对峙,对世界各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并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教育家是_____。
*16.学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由那些有着共同爱好、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学生群体表现出来的。这表明学生文化具有明显的_____。 *17.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性。
1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与外部环境(如社会发展水平)在_____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9.教育目的能引导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制约受教育者的发展进程,这说明教育目的具有_____作用。
*20.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包括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和对_____的研究等三个方面。
*2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_____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发展的原则。
6
2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_____过程,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23.确定学校德育内容的依据包括教育的方法和德育目标,_____,时代特征。
*24.班集体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_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载体。 25.继《教育法》、《教师法》之后,我国于1995年12月颁布了《_____》,对准备进入教师队伍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人员作出了职业资格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27.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哪几个方面? *28.简述一堂综合课的结构。 四、论述题。
29.以往,教完生字后,张老师都让学生将每个生字抄写10遍,准备第二天听写,可学生生字听写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张老师想,肯定是抄得还不够,于是便将要求提高到每个生字抄20遍甚至30遍,但学生的听写成绩仍然没有提高。这时,张老师才意识到:重复抄写并不是掌握生字的有效办法。经过认真思考,她想出了一个应对的法子,并向学生宣布了自己的“新规定”:学生可以免做抄写作业,但要保证自己第二天生字听写能够“过关”。这样一来,学生记忆生字的方法可多了:除了抄写外,采用了口读、手写、心记“三管”齐下的方法,还有的同学将生字做成卡片,随时随地记忆??结果,学生的听写成绩有了较大程度提高。
试从学生的本质属性以及师生关系的理论来评析张老师的“新规定”。
30.小明喜欢睡懒觉,因而上学经常迟到。经过班主任的教育,他已有所好转,连续两个星期不迟到了。可是最近天气一转冷,他又开始赖床不起,并重新出现了迟到现象。 试用德育规律分析这种情况,并对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D2.C3.A4.A5.C6.A7.8.C9.A10.C11.B12.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3.教育中介14.家庭教育学15.杜威16.非正式性17.不均衡18.个体实践活动19.导向20.学科21有差别22.认识23.学生的特征(身心特点) 24.自主开展活动25.《教师资格条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分);(2)人们的教育理想(1分);(3)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2分);(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分)。
27.(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分);(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1分);(3)建立班集体的政党秩序(1分);(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1分);(5)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1分)。 28.组织教学(2分);检查学习(1分);掌握新知识(1分);巩固新知识(1分);布置课外作业(1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1)学生是教育过程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但我们以往的教育对学生的分析和研究却很不够。作为教师首先要知道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他们的身心各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和可塑性;同时,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教育对象,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主动性的存在,在实践中势必导致教育教学的失误。因此,教师要巧妙利用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和依赖性,引导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发展(4分)。(2)师生关系是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学生在教学中主体
7
地位的充分发挥,既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4分)。(3)张老师的“新规定”是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学习不再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发展(2分)。
30.(1)这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分);(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螺旋式发展上升的(2分);③这种发展要经过长期地、反复地、不断地培养和教育(2分);(4)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2分);(5)联系实际(2分)。
教育学考试模拟题3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标号填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人类的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3.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4.“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循( )原则。 A.教育性 B.启发性 C.直观性 D. 巩固性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8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7.要求教师做到“多走一步,深入三分”,所强调的是( )。 A.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 B.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 C.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D.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8.在教育调查研究中,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是( )。 A.访谈调查 B.问卷调查 C.测量调查 D.调查表法
9.在教学基本原理中,人们只能去发现、掌握而不能制造的是( )。 A.教学规律 B.教学原测 C.教学手段 D.教学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制度化教育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理解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 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3. 简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4. 简述课程目标的特征。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以及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 五、应用题(共15分)
*如何把传授知识的学校转变为培育丰富人性的学校?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3.D 4.C 7.B 8.C l0.C 11.A 13.B 18.A 二、名词解释题
1.制度化教育:是指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作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三、简答题
1.答:教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这就意味着:第一,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第二,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而不能使用日常的语言、概念或符号。第三,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预设的,而不是直接建立在感性经验与判断基础上的,因而是一种理性的解释。第四,教育学作为一种对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由于各个研究者或解
9
释者所处的地位及所偏好的理论基础或视野的不同,因此会出现对同~问题的不同解释,其最终的目的是通过理性的竞争,发现最恰当的解释方式。2.答:教育目的的功能指教育目的对实际教育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1)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方向);(2)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3)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依据和标准)。
2.答:(1)教师方面: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②教师领导方式;③教师的智慧;④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3.答:(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四、论述题
1.(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使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位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③有利于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
①不利于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②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③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 ④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⑤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伺没有分工与合作,故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3)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
①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②小组合作学习;③小班教学。 五、应用题
答:1.学校教育实践的重心应转变;
(1)要让学生从受到管制的生活转向自主的、创造性的生活;
(2)为培育学生丰富的人性,还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发展;
(3)充分给予每个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要变革学校生活还涉及到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问题。
2.学校教育要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激发; (1)正确认识创新与全面发展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 (2)创新是人的自由活动;
(3)正确理解创新和“守旧”的辩证关系; (4)要把握创新的正确导向。
3.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