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8:46: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先秦文学思考练习题
一、概况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兴盛的原因。
(1)奴隶制度的衰落,打破了官府垄断文化的局面,是文化由贵族转移到士的手中,春秋战国之交,开始由私家著述和私人讲学。 (2)士阶层的崛起。
(3)各国之间的频繁交往,经济繁荣,交通便利的大城市的出现,是各种思想文化能够广泛的传播。 (4)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变化促进了意识形态的变化,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学术派别和思想潮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文化的累积与继承,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我们的先民穿凿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此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春秋战国时期文学的突出成就。
这一时期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有历史散文、哲学散文和楚辞。 代表历史散文成就的有《左传》、《国语》、《战国策》。
代表哲学散文成就的有《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孙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等。影响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的著作。
代表楚辞的文学作品有屈原的《离骚》。屈原以悲痛深沉的感情创作了著名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离骚》,表现了忧国优民的爱国思想。楚辞突破了《诗经》的格局,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领域,在诗歌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3、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1)春秋战国之交的散文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论语》为简短的语录体,《墨子》是在对话中杂有议论文字,初具说理文规模。
(2)战国中叶的散文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孟子》是对话式的论辩文,《庄子》突破了对话体,开始向专题论文过渡。《孟子》和《庄子》语汇丰富,注意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量,文学性较强。
(3)战国末叶的散文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它们都体制宏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修辞,逻辑性强,反映了先秦说理文的最高成就。
4、先秦文学的主要特征。
(1)直面现实人生,突出实践理性 (2)文史哲不分家,文学尚未独立 (3)论著多非一人所著,作者难以确指 (4)诗歌散文为主,孕育后世文体
5、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
(1)忧患意识,民本思想 (2)超越意识
(3)中和之美 (4)自然之美 (5)现实主义传统
二、上古文学
1、文艺产生于劳动说,宗教说,游戏说 2、原始歌谣的特点
(1)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 (2)与音乐舞蹈紧密结合 (3)有节奏韵律 (4)是口头文学。
3、神话集:《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
神话分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4、古代神话的价值和影响。
价值:(1)不朽的认识价值 (2)丰富的人文价值 (3)永久的审美价值 影响:(1)乐观主义、英雄主义鼓舞着人们的斗争意识
(2)浪漫主义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对后代作家有很大启示
(3)为后人提供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优美的艺术形象
5、古代神话的表现特点和思想特征
表现特点:传袭性、叙述性、拟人性、说明性
思想特征:原始先民形成“以已观物,以已感物”的神话思维特征
(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伴随着情感体验,隐喻和象征性的思维)
6、造成神话不发达的原因
(1)中华民族祖居黄河流域,早熟的占据主导地位的周文化,重视政治与道德的作用,而排斥富于玄想的神话
(2)儒家思想大,讳言怪力乱神
(3)中国历史家整理古代遗言,注意考信于“六艺”,或不讲或改造为虚伪的古史和上古帝王谱系,其他部分仍为口头流传,最终被零散的载入各种典籍
三、《诗经》
1、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O五篇,大都产生在黄河流域,少数篇章产生于汉水、长江流域。最初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
2、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曲,按音乐性质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1)“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采集来的歌谣。
(2)“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按音乐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多是宫廷宴享的乐歌。
(3)“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颂》诗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思想内容。
(1)周部族的史诗。《生民》歌颂周祖先后稷的英雄形象,着重描写后稷初生时所遭遇的磨难和他对发展农业的贡献。
(2)反映社会矛盾的讽刺诗。《伐檀》唱出了伐檀奴隶对奴隶主不劳而获的愤怒。
(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诗歌。《采薇》写远征战士在回家途中的思乡情绪和回忆自己对敌作战的情景。 (4)关于劳动生产的诗歌。《七月》记叙奴隶一年四季紧张繁忙的劳动和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奴隶主对劳动者的压榨。
(5)关于婚姻、家庭和恋爱的诗歌。《氓》描写家庭婚姻的悲剧,写出妇女的悲惨境遇,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
(6)反映社会风俗、礼节、宴会、祭祀的诗歌。《关雎》贺新婚。
(7)为奴隶主唱赞歌和描写奴隶主奢侈生活的作品,这类诗在《颂》和《大雅》中最多,是《诗经》中的糟粕。
4、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古人把《诗经》里常用的艺术表现方法概括为“赋、比、兴”。
(1)“赋”是陈述铺叙的意思。《蒹葭》以环境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人物的感情。 (2)“比”就是譬喻。《硕鼠》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
(3)“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事物的开头。《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5、《诗经》的艺术特点
(1)朴实的自然风格特征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风雅颂不同的语言风格
(3)以四言为主,亦有少量杂言诗 (4)多使用联绵词、叠字,增加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性 (5)大多押韵 (6)多使用语气词,使语句生动活泼,口语化
6、《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1)《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其民歌部分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
(2)《诗经》为后代提供了众多的诗歌样式,如叙事诗、劳动诗、恋歌、战歌、祭歌、哀歌、颂歌、节令歌、讽刺诗等。
(3)《诗经》的比兴手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表现方法。
(4)《诗经》启示后世文人作家向民歌学习,重视民歌,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优良传统。 (5)《诗经》为我国两千年来诗歌的创作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历史散文 1、《尚书》 内容:《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原名《书》,后称《尚书》或《书经》,包括《虞书》、
《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主要内容是记录国家大事、战争宣言、政府文告、名臣议论和其他著述,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2、《春秋》
(1) 全文大旨:①阐明仁君治民之道
②阐明贤臣侍君之道
③核心思想是敬天、明德、慎罚、保民
(2) 记事方法: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时,以时系年”具备
了明确的时间观念和自觉的记事意识。
(3)文学价值:《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大事纲要。它提纲挈领地记述春秋时代二百四十
二年间的大事,在叙事中,对天子以及诸侯、大夫均含有褒贬之义。《春秋》记事的文字简括、平实、含蓄,比《尚书》明白易晓,文字表达力有很大进步,标志着散文发展的重大变化。《春秋》是记事文之祖,其鲜明的倾向性和谨严的“书法”,对后代文学家、历史家有极大影响。
(4)特点:①内容—“微言大义” ②叙事—简要严谨 ③语言—精炼含蓄 3、《左传》(《春秋内传》)
(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西汉以后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
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书。
(2)内容:全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周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的活动,反映了当时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及诸侯衰落,卿大夫专国的历史过程。
(3)进步思想:①比较重视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如曹刿论取信于民;
②歌颂有作为的政治家和有爱国思想的人物,如子产相国;
③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批判了统治者的残暴荒淫,如晋灵公不君。
(4)文学成就:①事详密完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注意文章的结构和布局。如《重
耳出亡》生动详细地记叙了重耳亡十九年及其返国的经过。
②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明确交代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注意描写各种人物的动态,
并时而穿插一些有趣的细节。
③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描写了行人的精彩言论和他们在外交斗争中取胜
的事迹,如烛之武退秦师。
④文辞简练含蓄,有文采,多以引用歌谣谚语、人民群众的口语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在文
学语言的运用上有很高成就。
(5)影响:《左传》对后世影响甚大,它形成了我国优良的史学传统,忠于史实,对人物事件
有分析有评价。它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的重大发展,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典范。同时又为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5、《国语》(《春秋外传》)。
(1)内容:《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记事起于周穆王,终于鲁悼公,分别记载
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部分史实。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2)进步性:①表现某种了程度的民本的思想;
②表现了某种程度的爱国思想; ③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侈荒淫。
(3)文学性:《国语》的文章原始材料多,艺术加工较少,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也有少数篇
章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描写相当出色。《国语》文辞古朴简练,说理平实严谨,有不少生动的比喻警句。
6、《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