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18:4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情商教育

作者:楚志阔

来源:《科教导刊》2009年第18期

摘要情商教育被教育界公认为是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也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而中学历史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情商教育资源,在历史教学中注重情商的培育,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与学生的情商教育统一起来,以促成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完成历史课的教学和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学历史 情商教育 特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情商(EQ)是与智商(IQ)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忍耐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由一个人的坚定思想、能认识自己和他人的感觉、自我激励、善于同别人沟通、以及很好地控制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情绪的能力所组成。

过去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商为第一重要,但现代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EQ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功的影响力达80%,甚至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功和幸福。EQ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不易陷入恐惧或伤害、对学习(工作)投入、为人正直、富有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无论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都可以怡然自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仅仅依靠智商是不够的,况且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付一切的学业和挑战,都需要孩子有足够多的自信心、意志力、竞争力、独立性、乐观的态度和合作的技能。

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如果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而历史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情商教育资源,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情商的培养甚至更重要。只有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才会产生优秀的人才,才会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1 历史课的情商教育是迫切的

现在所谓“问题学生”很多。在历史课上有如下表现:上课睡觉,注意力分散,探究问题没有合作精神,不做笔记,书写混乱,顶撞老师等等:课下多表现为:逃学,早恋,泡吧,打架,虚荣,吸烟,不孝敬父母,没有责任感等等。据教育专家研究发现,这些“问题学生”的智力水平基本正常,有的甚至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力超群,但“情商”却相对较低,情感世界多是一片荒漠,而这从本源上并不是孩子的过错,究其原因,主要症结在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受的情商教育严重缺乏。历史教学有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情商教育功能。

2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这点日益成为人生成功的关键因素。基于这种思想,教育教学理念中必须遵循“做人第一”的指导原则,即“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比教会学生做学问更重要”,要做学问,做大学问,必须学会如何做人;不会做人,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会被淘汰。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服务的核心在于质量。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激发学生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离开学校以后,也许学习的知识会有所忘记,但是学生一旦形成稳定的健康心理和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受益一生。

3 中学历史新课程中的情商教育要求

历史新课程包含着许多的培育情商的因素。如《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的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可见,历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情商方面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4 在历史教育中如何注重情商的培育

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要完成历史这一学科所负有情商教育的教育任务和目标,师生,尤其是教师需要进一步挖掘在历史过程和历史知识中的巨大精神财富,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使其变成有效的情商教育资源。下面就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注重情商的培育谈谈自己的想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构建自主的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师生心理相互影响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指南自组织过程。采用自主建构的教学过程,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能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形成和心理发展。“教是为了不教”。有了自主构建能力,离开了教师,学生仍然爱学、会学、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把握学生自主构建的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实施学科情商教育的关键。

(2)树立人格楷模。历史教材中蕴藏了不可少情商教育的素材,特别是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华盛顿等历史伟人的语录和事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借题发挥,借助伟人的历史史实,渲染伟人们的“完美人格”,为学生的心灵发展树立人格楷模。如马克思“为头脑牺牲整个身体”的勤奋治学、献身科学的精神。毛泽东在革命岁月,付出了六位亲人的生命。可是他始终具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广阔胸襟。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传奇经历,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过人才能和惊人忍耐力。叶剑英“吕端大事不糊涂”的远见睿智、赤胆忠诚等等。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心育因素,列举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模范,不是课堂教学的“离题万里”,而是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提供的一道“文化大餐”。它能激励和引导学生去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 (3)以情感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古希腊普鲁塔戈语)拿什么去点燃火把?教师的真情实感。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愁的神色,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会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教师要善用情境展示法、自我体验法等方法,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以情生情,以理激情,借景生情。教师还要努力沟通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寄予希望,使学生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推动学生的心理成长。讲课乏味、负担过重、突然袭击、疲劳轰炸、处事不公、待人不平、甚至讽刺挖苦、侮辱人格、打击报复、变相体罚等教学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都可能给学生带来超负荷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变态心理。这些都是教师要尽力提防和避免的。 (4)善于因势利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在求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因势利导地开展教学活动。如利用学生的求“活”心理,教师要不断变换教学手法,上出风格各异的历史课来。对各种复杂的问题,要灵活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和说明。针对学生的求“趣”心理,教师要注意在语言艺术上下功夫,广采百家语言,激发学生快乐、欢喜和满意的情趣。针对学生的求“新”心理,教师要善于“捕捉热点,关注眼前”补充新鲜事例给学生,让学生有先睹为快的好体验。

(5)让学生体验历史。要特别注意其心理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外人无法干预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感受的权利,正视学生这种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适时、适度地发挥教师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尽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6)以古喻今。我国提出了和谐社会,节约社会的构建,这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在历史教学中也可以得到折射,如墨子的节用,孔子的仁义思想等。同时做